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鹿科麂属动物基因组演化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黄玲  靖美东  周琦  杨凤堂  王文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烟台 264025;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 650223;
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 Hinxton, Cambridge CB10 1SA, UK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0700473, 31171189)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ZR2009DZ003)资助项目
摘    要:鹿科麂属(Muntiacus, Cervidae)在近两三百万年内经历了快速物种辐射, 但其物种间核型差异巨大. 5个现生种核型数据显示, 该类群染色体数目范围从小麂(Muntiacus reevesi)的46条到赤麂(M. muntjak vaginalis)的6条. 该类群的基因组在较短时间内发生了快速演化, 使其成为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40多年来, 技术的革新使该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 染色体重排的类型、推动重排的分子机制及物种间的核型演化历程逐渐被阐释. 而且, 研究中发现, 雄性黑麂(M. crinifrons)1p+4染色体的演化途径与哺乳动物Y染色体的演化历程相似, 可成为哺乳动物性染色体演化研究的珍贵模型. 有关麂属动物基因组演化依然有许多问题等待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讨. 本文总结了该领域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麂属动物  核型演化  串联融合  性染色体演化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