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杭州西溪湿地植物组成及其与水位光照的关系
作者姓名:沈琪  刘珂  李世玉  张骏  蒋跃平  葛滢  常杰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58);(2 浙江教育学院,杭州 310012);(3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310007);(4 杭州西溪湿地 国家公园,杭州 3100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摘    要: 杭州西溪湿地是在自然湿地基础上,并在一千多年农渔耕作用下形成的城市边缘次生湿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它的面积急剧萎缩,植被受 干扰,生态脆弱,不久前成立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已经将保护提上日程。该文在报道这类特殊湿地植被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下 列问题:何种小生境利于保护本地和湿地植物多样性?入侵种在各种小生境中的影响如何?怎样防控?根据调查,将西溪湿地草本层的小生境 分成5种类型:强光高基、弱光(有树遮光)高基、强光低基、强光高渚和强光低渚。采用分层和随机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这5种小生境下的植 物群落组成,以重要值作为变量来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并排序。共26个地点,约234 m2的样方。结果显示在农渔耕的背景下,水位高低及光照 等自然因子对植物组成具有一定的选择作用。强光高基生境物种丰富度最高,其中本土、木本和豆科植物数量最多,而入侵种、湿生物种数量 最低;强光低渚生境的情况正好相反。强光高基生境有利于保持本土植物多样性,降低入侵种的竞争能力,但不利于湿地植物的存在;强光低 基有中度本土植物多样性及抵御入侵种的能力,有较大的草本比例和湿地植物比例,是一个保持良好的湿地环境。有利于湿地植物的低湿生境 目前在西溪比例较低,湿地植物偏少,这主要与西溪先前人类从事农业和渔业活动有关。在去除影响景观、影响本土物种多样性的入侵种的同 时,可考虑增加低湿的生境,并补种湿地物种。

关 键 词:生物多样性  入侵物种  群落组成  DCA排序  功能群  西溪湿地
收稿时间:2006-11-15
修稿时间:2007-06-09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