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高原鼠兔干扰对高寒草甸β多样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李捷  陈莹莹  乔福云  郅堤港  郭正刚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258);西藏自治区牧草种质改良与利用重大专项(XZ201901NA03)
摘    要:β多样性反映生物群落沿某一环境梯度的物种周转速率, 该研究尝试采用β多样性揭示植物群落随小型啮齿草食动物干扰梯度变化的生态过程。该研究利用野外随机样地的采集数据, 分析了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不同干扰强度下Whittaker指数的变化特征, 并利用群落二元丰富度的方差分解法, 确定了单个物种(SCBD)和单个干扰位点(LCBD)对β多样性的贡献。主要结果: 随高原鼠兔干扰强度增加, 植物群落内物种周转速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占据位点数居中的物种对区域内的β多样性贡献较大, 其中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臭蒿(Artemisia hedinii)、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 flore-minore)等单个物种对整个区域内β多样性的贡献最为突出; 整个区域内干扰位点T0 (高原鼠兔干扰强度为0)对区域β多样性贡献值最大, LCBD值和该位点的群落丰富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但与高原鼠兔干扰强度无显著关联。说明重点保护LCBD值高的干扰位点所在的高寒草甸, 以及SCBD值较高的冰草、臭蒿、小花草玉梅, 对保护高原鼠兔存在时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高原鼠兔  高寒草甸  β多样性  干扰  相关性  
收稿时间:2020-08-10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