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方式对东北水稻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春雅 王炎伟 王荣 李丽丽 刘长莉 |
| |
作者单位: |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盐碱植被生态恢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0;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0 |
| |
基金项目: | 东北林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DGY2020-5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572020DF02);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20C101) |
| |
摘 要: |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方式对东北黑土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方法】试验周期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秸秆还田采用2种方式: 秸秆直接还田+微生物菌剂WJ(strawdirect return+microbial agent WJ;MD),秸秆堆肥还田+微生物菌剂WJ(straw compost return +microbial agent WJ;MC)。分析土壤肥力、酶活和微生物群落。【结果】分析两种方式土壤有机质(SOM)、腐殖酸(HS)和富里酸有机碳(FA-C)含量,发现秸秆直接还田+微生物菌剂WJ比秸秆堆肥还田+微生物菌剂WJ分别增加2.28g/kg、7.82g/kg和5.26g/kg。土壤铵态氮(NH4+-N)、速效磷(AP)略高于秸秆堆肥还田+微生物菌剂WJ,均在6月份达到峰值。胡敏酸有机碳(HA-C)含量下降。此外,土壤脲酶、转化酶、纤维素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对比发现,秸秆直接还田+微生物菌剂WJ比秸秆堆肥还田+微生物菌剂WJ分别高8.55%、15.46%、4.35%和6.19%。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秸秆直接还田+微生物菌剂WJ中细菌和真菌的多样性均比秸秆堆肥还田+微生物菌剂WJ丰富。其中Anaerolinea、Bacteroidetes、Pseudomonas为优势细菌,Tausonia、Mrakia、Mrakiella为优势真菌。【结论】秸秆直接还田+微生物菌剂WJ比秸秆堆肥还田+微生物菌剂WJ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腐殖酸、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这说明秸秆添加WJ菌剂直接还田可以减少有机养分的流失,保持田间土壤肥力。
|
关 键 词: | 秸秆直接还田 秸秆堆肥还田 微生物菌剂 土壤养分 微生物多样性 |
收稿时间: | 2022-02-09 |
修稿时间: | 2022-03-25 |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