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小熊猫精原干细胞的分选与培养
引用本文:封同英,刘玉良,陈依娇,史可瑜,蔡志刚,王东辉,张名岳,李博琦,侯蓉,安俊辉.小熊猫精原干细胞的分选与培养[J].动物学杂志,2022,57(6):897-904.
作者姓名:封同英  刘玉良  陈依娇  史可瑜  蔡志刚  王东辉  张名岳  李博琦  侯蓉  安俊辉
作者单位: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8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 610081;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81;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 成都 610081
基金项目:四川杰出青年科技人才项目(No. 2020JDJQ0074),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项目(No. CPF2017-15),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自立课题(No. 2020CPB-B02)
摘    要:野生动物的保护手段主要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与离体保护。精原干细胞(SSCs)是雄性动物维持生殖能力的根本,既能通过自我更新产生新细胞,也能通过分化产生精子,在小熊猫(Ailurus fulgens)离体保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动物睾丸中精原干细胞数量极少,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对于其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选择整合素α6(ITGA6)蛋白作为精原干细胞分子标记,采用免疫磁珠分选(MACS)技术富集了3月龄小熊猫睾丸中的ITGA6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分选后ITGA6阳性细胞纯度可达74.27% ± 8.73%,显著高于分选前(32.60% ± 3.06%)。将分选后的细胞接种到层粘连蛋白包被的细胞培养板中,用含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培养10 d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典型的精原干细胞集落,结合逆转录PCR(RT-PCR)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这些细胞集落特异性表达精原干细胞分子标记蛋白ITGA6、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和胸腺细胞分化抗原1(THY1),同时也表达生殖细胞标记蛋白VASA和DAZL。本研究结果证实,ITGA6可作为小熊猫精原干细胞的分子标记用于细胞分选富集,同时初步建立的培养体系也为小熊猫精子发生机制与应用研究提供材料。

关 键 词:小熊猫  精原干细胞  免疫磁珠分选  细胞培养
收稿时间:2022/2/23 0:00:00
修稿时间:2022/8/30 0:00:00

Purification and Culture of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from Red Panda (Ailurus fulgens)
Abstract:
Keywords:Red Panda  Ailurus fulgens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  Magnetic-activated cell sorting  MACS  Cell culture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