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区坡面覆被格局的水土流失效应研究进展 |
| |
作者姓名: | 高光耀 傅伯杰 吕一河 刘宇 王帅 周继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农业与生态遥感研究室,北京1001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1096, 40930528, 41171156);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0501-280) |
| |
摘 要: | 植被恢复与建设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离散特征,在坡面上形成的裸地-植被镶嵌和植被条带分布等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是景观生态学格局与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从植被斑块、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与耦合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的手段和方法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从中发现,植被类型、层次结构和形态特征是植被斑块尺度上影响径流泥沙的关键因素;不同覆被类型的产流产沙特征与覆被格局的准确描述是研究覆被格局水土流失效应的重要基础;坡面覆被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关键在于其改变了径流泥沙运移和汇集的连续性,应重点关注径流泥沙源汇区的连通性和空间分布在水土流失中的作用;以坡面的精确覆被制图为基础,建立基于水土流失过程的覆被格局指数和耦合格局信息的径流与侵蚀模型是定量研究覆被格局影响的有效手段.今后应加强以下研究:以动态系统的观点研究覆被格局的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系统理解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反馈机制,探讨两者间动态关系随尺度变化的规律性并发展尺度上推方法;构建过程意义明确且简单实用的格局指数,将覆被格局与水土流失过程有机联系起来;发展覆被格局的动态信息与产流产沙过程相结合的水文模型,加强对格局与径流泥沙反馈系统的耦合,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覆被格局-水土流失过程耦合模型.
|
关 键 词: | 干旱半干旱区 坡面覆被格局 水土流失 格局指数 耦合模型 |
收稿时间: | 2011-11-05 |
修稿时间: | 2012-02-07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