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4种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分解特性 |
| |
作者姓名: | 宋媛 赵溪竹 毛子军 孙涛 侯玲玲 |
| |
作者单位: |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350)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1301);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802250005) |
| |
摘 要: | 土壤有机碳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采用土壤有机碳释放速率的室内培养实验的方法,并根据三库一级动力学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4种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及各组分含量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趋势表现为前期迅速,后期缓慢,并且土壤腐殖质层(A)大于淀积层(B);在4种阔叶红松林中,云冷杉红松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最大,枫桦红松林最小;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与土壤总有机碳、活性碳及土壤的C/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2)在土壤A层和B层,4种阔叶红松林的活性碳分别占总有机碳的0.89%-1.78%和1.91%-2.87%,平均驻留时间为12-35 d和27-58 d.缓效性碳占总有机碳的22.58%-28.44%和23.87%-42.63%,平均驻留时间为4-19 a和18-37 a.惰性碳占总有机碳的69.98%-76.24%和54.50%-74.22%,平均驻留时间为173 a;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及驻留时间的大小顺序均为: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
|
关 键 词: | 土壤有机碳分解 活性碳 缓效性碳 惰性碳 |
收稿时间: | 2011-12-02 |
修稿时间: | 2012-05-22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