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消散法(TDP)在5种竹子蒸腾耗水测定中的适用性评价 |
| |
作者姓名: | 赵秀华 赵平 周娟 张振振 孙振伟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51065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510650,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51065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51065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510650;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南昆山自然保护区, 广东 惠州51687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673, 41030638, 4127516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2020010933)资助 |
| |
摘 要: | 为评价热消散法在竹子蒸腾耗水测定中的适用性,利用室内离体竹段注水变压法结合野外整株容器称重法对Granier 公式进行了验证和系数校正,同时观察了5 种竹子(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粉单竹Bambusa chungii、青皮竹B. textilis、茶秆竹Arundinaria amabilis、龙头竹B. vulgaris)的茎秆维管束结构。结果表明,茎秆维管束分布不均,维管束发育程度从竹壁外向内逐渐成熟,输水能力也逐渐增强。液流密度(Fd)和液流指数(K)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R2>0.83,说明热消散探针方法能较好地估算竹类的液流密度。用整株容器称重法对推导出的液流密度公式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液流密度公式与原始Granier 公式中各系数均不同,尤其是α 值。分别采用校正前后公式计算的竹子日蒸腾量差异显著,尤其是一天中液流高峰时段(午间)的差异最大。因此,只要对热消散探针方法准确验证、校正Granier 原始公式系数,TDP 技术是估计竹类植物水分利用的一种适宜方法。
|
关 键 词: | 结构异质性 Granier 经验公式 校正系数 维管束 |
收稿时间: | 2014-12-19 |
修稿时间: | 2015-04-18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