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贺兰山地区植被固碳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
引用本文:陈乐,张福平,司建华,冯起,魏永芬.贺兰山地区植被固碳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生态学报,2023(24):10250-10262.
作者姓名:陈乐  张福平  司建华  冯起  魏永芬
作者单位: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3. 日本国立岐阜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131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YJAZH110);
摘    要:贺兰山作为守护西北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既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又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扰,其植被功能对于维护区域气候变化和北方干旱荒漠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气象、NDVI和植被类型为输入数据,利用CASA模型模拟2000—2020年贺兰山地区NPP值并估算了该地区的植被固碳量,探讨了植被固碳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贺兰山地区植被固碳量显著增加,植被固碳功能得到提升。空间上呈现四周低中间高、西部低东部高、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2)植被固碳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东西坡差异明显;随着坡度的增加,东西坡植被单位面积固碳量增加;(3)研究区温度、降水及潜在蒸散发对植被固碳的驱动能力有差异性,其中降水为主要驱动因子;贺兰山大部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对植被固碳功能的提升有促进作用。本研究以期为贺兰山地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关 键 词:植被固碳功能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地形  贺兰山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