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矮槲寄生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
| |
引用本文: | 王 野, 陈 磊 ,白 云,张俊娥,刘红霞,田呈明. 云杉矮槲寄生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37(11): 2153-2162 |
| |
作者姓名: | 王 野 陈 磊 白 云 张俊娥 刘红霞 田呈明 |
| |
作者单位: | (北京林业大学 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二五”林业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9B0702); |
| |
摘 要: | 为探究云杉矮槲寄生(Arceuthobium sichuanense)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不同寄主选择压力和地理分布的关系,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青海、甘肃、四川等地区5种寄主上的100份云杉矮槲寄生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10条引物共扩增出130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2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9.23%。(2)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313 9和0.476 5,表明云杉矮槲寄生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但群体间的基因流(Nm=0.528 7)较弱,可能会加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Gst=0.486)。(3)UPGMA聚类结果显示,来自甘肃、青海的样本聚为一组,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而四川的样本独立聚类;不同寄主来源的聚类结果显示,寄生于鳞皮云杉(Picea asperata)与川西云杉(P.likiangensis var.balfouriana)的样本聚为一类,而寄生于青海云杉(P.crassifolia)、青杄(P.wilsonii)和紫果云杉(P.purpurea)的样本聚为一类,表明地理隔离和寄主选择压力对云杉矮槲寄生的遗传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关 键 词: | 云杉矮槲寄生;ISSR;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
Genetic Diversity of Arceuthobium sichuanense Revealed by ISSR Markers |
| |
Abstract: |
|
| |
Keywords: | Arceuthobium sichuanense ISSR genetic diversity cluster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