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TS序列分析钩苞大丁草九个居群的亲缘关系 |
| |
作者姓名: | 王谈笑 郑伟 陈菁 王炜 徐晓丹 |
| |
作者单位: | 1. 昆明理工大学 现代农业工程学院,昆明,650500;2. 昆明理工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昆明,650500;3. 昆明理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昆明,6505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086)[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560086)]。 |
| |
摘 要: | 该研究对我国西南地区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9个居群rDNA ITS序列进行PCR的扩增和检测序列,并以非洲菊(G.jamesonii)的ITS序列作为外类群,比较了序列之间的差异,同时分析了钩苞大丁草不同居群在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关系,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钩苞大丁草9个居群的ITS序列全长介于600~700 bp之间,平均长度约为657 bp,其中,ITS1长度为243~246 bp,(G+C)含量为45.67%~46.80%之间,5.8S长度191~193 bp,(G+C)含量为58.60%~58.61%之间,ITS2长度为220~221 bp,(G+C)含量为57.00%~57.45%之间;ITS序列共有22个变异位点,ITS1序列(17个)、5.8S序列(2个)以及ITS2序列(3个)上均有变异。(2)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有正相关(r2=0.652),序列间遗传分化距离为0.001 1~0.024 3,其中普洱居群与其他居群间遗传距离最大。(3)钩苞大丁草9个居群分成三个分支,普洱居群单独成支,丽江和洱源居群聚为一支,富源、武定、德昌、石林、新平和开远6个居群聚为一支。rDNA ITS序列可以用于钩苞大丁草群体遗传研究的分析,该研究结果为其保护性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
关 键 词: | 钩苞大丁草 ITS序列 居群 遗传距离 亲缘关系 |
收稿时间: | 2016-09-14 |
修稿时间: | 2016-11-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