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北部湾涠洲岛水域发现上颌和须板异常的布氏鲸:对保护的启示(英文)
作者姓名:吴采雯  江慧萍  张迪  朱林  郝秀青  张宏科  周煜  乔莹  张学雷  孙璐  杨光  陈炳耀
作者单位:1.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2.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北部湾鲸类研究及保护中心;3.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970497;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A,MESE-2019-01;Ocean Park Conservation Foundation,Hong Kong,MM-02_1920;
摘    要:2018年初以来,北部湾涠洲岛附近出现了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的活动。一头上颌与须板异常的小布氏鲸个体引发热议,其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我们在船只调查时,目击该个体10次,其以单独活动为主(90%),主要出现在涠洲岛到斜阳岛之间的水域,最小凸多边形家域面积为14 km2,核心家域面积为166.9 km2。然而,在2019年3月30日我们发现该个体已死亡漂浮在海面,根据尸体腐烂状况来推测,该个体的死亡时间大约为3~5 d,死亡原因不明。根据照片和现场解剖分析,推测该小布氏鲸的上颌和鲸须异常可能是被渔网或绳索缠绕导致的。由于无法从外形上确认属于哪一个亚种,因此我们测定了该个体的线粒体DNA D-loop(mitochondrial DNA,mtDNA)和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分别得到909 bp和395 bp的序列,经比对和系统发育重建,发现该个体属于近岸分布的小布氏鲸亚种(Eden's whale,B.e.edeni)。由于小布氏鲸具有一定季节迁移特性,我们无法判断造成其上颌伤害的渔网或绳索是否在中国水域。尽管如此,仍然建议当地部门应加强宣传,减少渔网等海洋垃圾的丢弃和排放,为小布氏鲸营造一个安全的栖息环境。

关 键 词:小布氏鲸  尸体  细胞色素b基因  渔网  家域面积  mtDNA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