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4吸收通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田慎重  宁堂原  李增嘉  王瑜  李洪杰  仲惟磊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泰安,271018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资助项目(2006BAD15B07,2007BAD89B09-9);2008年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200803028);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专项资助项目(2006JY06)
摘    要: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4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耕作处理都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整个生育期,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耙耕≈旋耕深松耕免耕。CH4吸收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吸收通量白天高夜晚低。处理间比较,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论: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CH4的吸收通量较高,但此种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耕层的保护,而耙耕、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表层土壤具有较好的保墒保肥能力,对土壤扰动小,且只比常规无秸秆还田的CH4吸收值低5.35%和6.31%,较有利于农业减排,所以从环境效益和土壤保护这两个方面来看,耙耕和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较为理想。

关 键 词:保护性耕作  华北平原  冬小麦  CH4吸收通量  秸秆还田
收稿时间:2008-10-20
修稿时间:2008-12-0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