涠洲岛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中营养盐及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分析 |
| |
作者姓名: | 苏芯莹 陈波 牙韩争 朱冬琳 张荣灿 覃仙玲 |
| |
作者单位: | 广西近海海洋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西科学院, 南宁 530007 |
| |
基金项目: |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BA281011, 2017GXNSFAA19816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66002); 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2018YJJ902)资助 |
| |
摘 要: |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是近年来北部湾常见的有害藻华原因种,涠洲岛海域作为广西沿海藻华的高发区之一,目前仍缺乏关于该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探究涠洲岛海域球形棕囊藻藻华过程中营养盐的状况及藻华的发生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对2017年3月下旬涠洲岛周边发生的球形棕囊藻藻华区域进行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藻华期间水体中溶解有机磷含量与细胞及囊体密度呈显著正相关。本次藻华主要受水体中溶解态无机氮含量影响,多个调查站点的无机氮/无机磷(DIN/DIP)<10,且硅酸盐/无机氮(SiO32–/DIN)>1,表明这些站点存在氮限制现象,而氮限制可能是本次藻华消亡的主要因素。调查区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8种,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04×108 cells/L,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98.28%。球形棕囊藻细胞密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营养缺乏条件下,有利于球形棕囊藻成囊的链状硅藻种类具有相对较大的细胞密度。
|
关 键 词: | 涠洲岛|球形棕囊藻|有害藻华|营养盐|硅藻 |
收稿时间: | 2021-09-23 |
修稿时间: | 2021-11-16 |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