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HFRS患者的PBMC建立BLCL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潘蕾,白雪帆,黄长形,李光玉,陈伟红.从HFRS患者的PBMC建立BLCL及其意义[J].中国病毒学,2004,19(5):439-443.
作者姓名:潘蕾  白雪帆  黄长形  李光玉  陈伟红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陕西,西安,710038
摘    要:体外研究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S基因及其5'端、3'端在BLCL(EBV-transformed Blymphoblastoidcellline,BLCL)内稳定表达的意义,为核蛋白T细胞表位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建立与HTNV特异性CTL同源的患者自身的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将含有不同HTNV S基因片段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BLCL,获得长期稳定表达,作为靶细胞系,为下一步进行CTL杀伤试验提供靶细胞系.设计4条引物,用PCR方法从PBV220-S22原核质粒中扩增出S基因全读码框(37-1326bp)及S基因5'端(37-501bp),S基因3'端(502-1326bp),用TA克隆将其克隆入pcDNA3.1/V5-His-TOPO载体中,成功构建pcDNA3.1-S及pcDNA3.1-S-N、pcDNA3.1-S-C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转染至BLCL细胞中,进行了稳定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成功检测到pcDNA3.1-S及pcDNA3.1-S-N、pcDNA3.1-S-C在BLCL细胞中的表达.pcDNA3.1-S及pcDNA3.1-S-N、pcDNA3.1-S-C真核表达载体有较高的转染效率,目的基因能在宿主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有利于研究HTNV-S基因在T细胞表位研究中的意义.建立的特异性CTL克隆对表达完整NP、NP羧基和氨基端肽段的靶细胞均有比较明显的杀伤效应,平均杀伤率分别为50.2%、39.0%和25.4%.HTNV-NP优势T细胞表位可能主要位于病毒核蛋白的羧基端.

关 键 词:汉滩病毒  S基因  核蛋白  BLCL
文章编号:1003-5125(2004)05-0439-05
修稿时间:2004年3月1日

Significance of BLCL Constructed from PBMC in HFRS Patient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