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瑞香属和荛花属的数量分类研究
作者姓名:张永增  孙文光  蒋鑫  李志敏  张永洪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昆明650500; 生物能源持续开发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昆明650500
基金项目:收稿日期: 2015-04-10修回日期: 2015-09-07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云南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136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049,31160045,31460050);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LSEB2012-04);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3FY112100);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2012)[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Key Project of the Joint Fund of Yunnan Province(U113660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360049,31160045,31460050); Open Project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ystems and Evolutionary Botany(LSEB2012-04); Found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Work(2013FY112100); West Light Foundatio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2)]。
作者简介: 张永增(1989- ),男,云南大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系统分类学研究,(E-mail)cell_zyz@163.com。
摘    要:瑞香属和荛花属为瑞香科瑞香亚科的落叶或常绿灌木,中国西南部是瑞香属和荛花属的重要分化中心。全世界共有瑞香属95种、荛花属70种,中国分布有瑞香属52种、荛花属49种。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分类学研究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花盘形状和果实类型在传统分类中一直是区分瑞香属和荛花属的典型特征,而花盘形态和果实类型在2个属中存在交叉和过渡,部分植物分类学家根据这些特征将两个属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归并。该研究采用数量分类法对瑞香属77种(变种)和荛花属62种(变种)植物,选取32个形态学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显示两属均未形成单系类群。在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分析的贡献值为35.56%,传统分类中用来区分两属的花盘形状、叶序及果实类型等特征对前3个主成分贡献相对较小,因此,传统分类学中对这两个属进行区分的性状并没有典型的分类学意义。同时,聚类图和主成分分析得到的散点图均不能将这两个属区分开来。数量分类研究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存在明显的交叉,支持瑞香属和荛花属不是两个独立自然类群的观点。

关 键 词:数量分类  瑞香属  荛花属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单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