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奠基者效应对海南坡鹿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琼,吉亚杰,曾治高,宋延龄,张德兴.奠基者效应对海南坡鹿迁地保护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动物学杂志,2007,42(3):54-60.
作者姓名:张琼  吉亚杰  曾治高  宋延龄  张德兴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0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43012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No.KSCX2-SW-118),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
摘    要:在迁地保护中,奠基者效应通常会导致新建种群与源种群的遗传分化,并使新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低于源种群。海南坡鹿(Cervuseldi hainanus)是世界濒危种,野生种群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狩猎,至20世纪70年代,这个物种仅剩26只,已经濒临绝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自1976年开始对海南坡鹿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该种群的数量从最初的26只增加到1600多只。本文采用10个微卫星位点对一个源种群(大田种群)和5个迁地种群(邦溪、甘什岭、枫木、金牛岭、文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低(He≈0·3);5个迁地种群分别有1、3或5个单态位点,大田种群无单态位点;邦溪种群与大田种群遗传分化显著,而甘什岭种群与大田种群的遗传分化不显著。结果表明,奠基者效应导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并且对于不同迁地种群,影响也不相同。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有建群者数量、引种方式和建群种群的结构。该研究为今后在海南岛建立新的海南坡鹿迁地种群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也为其他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提供理论指导。

关 键 词:奠基者效应  海南坡鹿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迁地保护
文章编号:0250-3263(2007)03-54-07
修稿时间:2006-11-03

Influence of the Founder Effect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ranslocated Populations:An Example from Hainan Eld's Deer
ZHANG Qiong,JI Ya-Jie,ZENG Zhi-Gao,SONG Yan-Ling,ZHANG De-Xing.Influence of the Founder Effect on Genetic Diversity of Translocated Populations:An Example from Hainan Eld''''s Deer[J].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2007,42(3):54-60.
Authors:ZHANG Qiong  JI Ya-Jie  ZENG Zhi-Gao  SONG Yan-Ling  ZHANG De-Xing
Abstract:
Keywords:The founder effect  Hainan Eld's Deer(Cervus eldi hainanus)  Genetic diversity  Microsatellite DNA  Ex situ conserv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