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煤层水微生物产甲烷潜力及其群落结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来守超 方晓瑜 涂波 陈浩 邓泽 李贵中 陈振宏 张辉 承磊 |
| |
作者单位: |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4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北 廊坊 06500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41001-003);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6-BIOMA) |
| |
摘 要: |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海拉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煤层气产区,其中生物成因煤层气是煤层气的重要来源,但复杂物质转化产甲烷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尚不清楚。【目的】研究煤层水中的微生物代谢挥发性脂肪酸产甲烷的生理特征及群落特征。【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和海拉尔盆地的四口煤层气井水作为接种物,分别添加乙酸钠、丙酸钠和丁酸钠厌氧培养;定期监测挥发性脂肪酸降解过程中甲烷和底物的变化趋势,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原始煤层气井水及稳定期产甲烷菌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除海拉尔盆地H303煤层气井微生物不能代谢丙酸外,其他样品均具备代谢乙酸、丙酸和丁酸产生甲烷的能力,其生理生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产甲烷延滞期依次是乙酸<丁酸<丙酸;最大比产甲烷速率和底物转化效率依次是丙酸<乙酸<丁酸。富集培养后,古菌群落结构与煤层气井水的来源显著相关,二连盆地优势古菌为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calculus (相对丰度13.5%–63.4%)和复合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sarcina (7.9%–51.3%),海拉尔盆地的优势古菌为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Methanobact...
|
关 键 词: | 生物成因煤层气 挥发性脂肪酸 产甲烷 厌氧培养 高通量测序 互营代谢 |
收稿时间: | 2019-06-29 |
修稿时间: | 2019-09-3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