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思考 |
| |
作者姓名: | 高星 李锋 关莹 张晓凌 John W.OLSEN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2. 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中心,北京 100044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4.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图桑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202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26000000);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300);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计划(2018VCA0016) |
| |
摘 要: | 越来越多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成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对现代人类起源、演化和适应理论问题的看法。中国作为东亚一个幅员辽阔的地理区域,已经成为这项研究的热点地带。来自该地区新的人类化石和石器组合对基于非洲和欧亚大陆西部记录构建的“现代人出自非洲说”(Recent Out-of-Africa)提出了挑战。新的古人类学研究结果表明,早期现代人出现于约100 kaBP的中国南方,可能(至少部分)是由那里的土著居民演化而来。一些古老型智人表现出了与早期古人类镶嵌或过渡性的体质特征,并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杂交混合。同时一些遗址出土的打制石器表现出了早期现代人类技术和行为的复杂性。中国北方的小石片石器主工业和南方的砾石石器主工业贯穿于整个更新世,然而从约40 kaBP开始,石叶技术开始出现在中国北部,紧随其后的是这些地区骨制工具和个人装饰品的出现,这表明,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与我国北部可能存在着紧密的文化关系,东北亚地区可能存在着由西北向东南的迁移路线。人类化石和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现代人类起源和适应的过程与机制可能与欧亚大陆西部有所不同。本文对有关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与演化的考古学研究所取得的新发现和进展进行了总体回顾,从考古学角度阐述了对相关重要学术问题的看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
关 键 词: | 中国 现代人起源与演化 行为现代化与复杂化 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
收稿时间: | 2019-07-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