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潮白河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多样性与群落格局
作者姓名:韩静  罗遵兰  孙光  肖能文  盛祥锐  宋泽邦  康玲玲
作者单位: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2.兰州大学生态学院;3.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评估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密云区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 2019HJ2096001006 资助;
摘    要:为了解潮白河流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空间分布格局,于2022年夏季(7月)和秋季(9月)对流域主要河流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多样性特征和优势种生态位等。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53个分类单元,昆虫纲为主要优势类群,四节蜉属(Baetis sp.)和纹石蛾属(Hydropsyche sp.)为两季的共同优势种;潮白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丰富度呈现北部>南部,支流>干流,上中游>下游的分布规律;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α多样性季节性差异不显著,但香农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的地理性差异;β多样性分析显示,流域不同季节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异质性均很高,β多样性格局以周转组分为主;生态位分析表明,两季的纹石蛾属和四节蜉属生态位宽度最大,占据了流域较宽的资源利用谱;夏季的拟踵突多足摇蚊(Polypedilum paraviceps)和下凸长跗摇蚊(Tanytarsus chinyensis)、秋季的纹石蛾属和四节蜉属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最高,种间竞争较为激烈。研究显示,潮白河流域山区支流孕育了相对丰富的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而城市河段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形成了典型的山区-城市底栖动物空间格局。本研究可为潮白河流域相关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对制定城市化河流生态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潮白河流域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特征  生态位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