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西海域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特征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冷科明 吴霓 杜克梅 邓国群 江天久 |
| |
作者单位: | 1.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深圳 5180672.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63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973 项目(2010CB428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91),国家海洋公益专项(201305003-2,201305010-4),深圳市发展计划项目(301201003107) |
| |
摘 要: | ![]() 为了弄清广东西部沿海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的主要成分,该文于2005 年—2006 年间在粤西近岸重点养殖区采集主要经济贝类,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了麻痹性贝类毒素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毒的贝类样品中共检出PSP 的11 种成分,主要成分为STX 和C1,检出率分别为77.78%和66.67%,且STX 的含量较高。其次为GTX4 和dcGTX2-3,检出率均为55.56%,其含量普遍较低。总体上,麻痹性贝毒成分在粤西海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季节性和贝类种间差异。地域上,PSP 主要分布在北津港、海陵湾和流沙湾;季节上毒素含量在春季末达到高峰;托氏毛蚶(Scapharca troscheli)对PSP的积累能力较,相比于其它贝类,其体内PSP含量最高,达2.85 nmol/g,毒性达55.99 μgSTX/100g。该研究结果可为广东沿海赤潮生物毒素的监测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关 键 词: |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 贝类 高效液相色谱 粤西海域 |
收稿时间: | 2012-04-16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