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非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机制及耐药性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刘洋  王邦兴  刘志永  韩轶  谭耀驹  李昕洁  刘健雄  谭守勇  张天宇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530; 2. 安徽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合肥 230601; 3. 广州市胸科医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9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57203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55700012,201508020248)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项目(编号:2014SKLRD-006)资助
摘    要:结核病(Tuberculosis, TB)至今仍是世界三大传染疾病之一。2014年,TB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HIV。二线抗TB药物是临床治疗耐多药TB(Multidrug-resistant TB, MDR-TB)的主要药物,然而某些MDR-TB患者由于未及时诊断、治疗方案不合理、所处区域医疗条件差等原因,逐渐发展成为广泛耐药TB(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B, XDR-TB),使治疗更加困难,其死亡率甚至与肺癌接近。目前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已经转向非一线药物,如二线、三线和一些新研发的抗TB药物,揭示这些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对于耐药TB的治疗和新型抗TB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主要非一线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常用的TB耐药性诊断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比较。

关 键 词: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  耐药  诊断  
收稿时间:2016-04-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遗传》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遗传》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