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罗恩病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引用本文:宫幼喆,钟雪梅,朱丹,张姌,王福萍,廖伟伟.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罗恩病患儿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1,33(9):993-999.
作者姓名:宫幼喆  钟雪梅  朱丹  张姌  王福萍  廖伟伟
作者单位: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北京 100020
基金项目:首都儿科研究所青年科研基金(PY 18 07);北京市属医院科研培育计划(PX2019052)
摘    要: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儿童和正常人群肠道菌群的分布,寻找与CD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的菌属结构。方法纳入CD患儿36例和健康儿童21例,CD患儿分为活动期22例、缓解期14例,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与结构组成。结果 CD组患儿(活动期与缓解期)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较健康儿童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29 0,P=0.001 0,P=0.004 5;F=8.890 0,P=0.000 3,P=0.035 6)。在门类水平,所有CD患儿肠道菌群的放线菌门数量减少,变形菌门数量增多。在菌属水平,与健康儿童组相比,所有CD组患儿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减低,Klebsiella(克雷伯菌属)、Enterococcus(肠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活动期CD组Blautia(布劳特菌属)、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Subdoligranulum、Lachnospira(毛螺旋菌属)、Anaerostipes(丁酸弧菌属)、Eubacterium_rectale_group(直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结论 CD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较健康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常与儿童CD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关 键 词:克罗恩病  高通量测序  肠道菌群  菌群失衡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