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北洛河流域林地枯落物特征及水分吸持效应 |
| |
作者姓名: | 许小明 邹亚东 孙景梅 田起隆 贺洁 何亮 吕渡 易海杰 薛帆 王浩嘉 王妙倩 冯学慧 白云斌 张晓萍 |
| |
作者单位: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陵 712100;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旱区生态水文与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8;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杨陵 712100;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高级中学, 延安 717600;延安市吴起县吴起镇林业站, 延安 7176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陵 712100;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杨陵 71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77083,41440012,41230852) |
| |
摘 要: | 明确黄土高原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的时空变化特征,理解其水土保持功能,为流域土壤侵蚀模拟和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野外实测了北洛河流域内山杨、刺槐和沙棘3种人工林分以及乔木初期(白桦)、中期(辽东栎-油松混交林)、亚顶级(油松)和顶级(辽东栎)4个次生演替阶段林分枯落物盖度、厚度和蓄积量。用浸泡法对枯落物持水能力和过程进行了研究。流域各林分类型枯落物厚度介于4.55-1.38 cm,蓄积量介于17.24-4.99 t/hm2,24 h持水深和有效拦蓄深分别介于2.73-0.96 mm和2.45-0.81 mm,表现为辽东栎-油松混交林 > 油松/辽东栎 > 山杨 > 刺槐 > 沙棘 > 白桦。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R2≥0.85,P<0.01),2 h以内迅速增加,8 h基本饱和。半分解层厚度、蓄积量、持水量和吸水速率均大于未分解层。流域内次生演替林分水分吸持能力和拦蓄作用总体上优于人工林分。植被演替过程中,辽东栎-油松混交林枯落物盖度、蓄积量和持水能力表现最优,建议在黄土高原造林及林地抚育管理过程中重视混交林的建设和保护。
|
关 键 词: | 林地枯落物 盖度和厚度 蓄积量 水分吸持效应 拦蓄作用 黄土高原 |
收稿时间: | 2021-04-16 |
修稿时间: | 2021-07-01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