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江苏省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引用本文:王玉莹,沈春竹,金晓斌,鲍桂叶,刘晶,周寅康.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江苏省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J].生态科学,2019,38(2):138-145.
作者姓名:王玉莹  沈春竹  金晓斌  鲍桂叶  刘晶  周寅康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3 2. 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 江苏 南京, 210017 3.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17 4.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快速城市化背景下, 经济发达区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和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 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重要生态源地,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连接生态源地, 并选取整体连通性指数(IIC)量化生态源地斑块和生态廊道的重要性, 最后提出江苏省生态网络优化建议, 为江苏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核心区斑块主要用地类型为大型水体、湿地和林地, 主要包括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大型湖泊、东部沿海地区的湿地以及江苏西南部的林地斑块; (2)由于江苏省耕地面积广阔, 因此耕地在生态网络中有较大比例; (3)水域、林地、湿地也是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 为减小水体对动物迁徙的阻碍作用, 可以在水域周边人工造林, 为动物迁徙提供暂栖地; (4)生态廊道构成中, 建设用地占比15.44%, 这是近年来江苏省快速城镇化和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的结果。

关 键 词:生态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连通性    江苏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