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栖性胡蜂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引用本文:林木青,张应明,欧阳芳,束祖飞,朱朝东,肖治术.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栖性胡蜂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生物多样性,2023(2):130-140.
作者姓名:林木青  张应明  欧阳芳  束祖飞  朱朝东  肖治术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4.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摘    要:为更好地指导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对自然保护地全境及周边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是必要的。独栖性胡蜂是农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同时也是重要的环境生物指示类群。本研究以独栖性胡蜂为指示生物,于2018–2020年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及周边区域使用人工巢管技术和公里网格方案(共计100个调查网格,网格大小为1 km×1 km)对南岭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胡蜂科昆虫多样性、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同时评估了其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与保护区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共获得4,156根胡蜂类昆虫筑巢巢管和9,973个孵育室,并鉴定出9种胡蜂科物种,分布于89个网格,绘制了其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分布图。结果显示,海拔、距居民点的最近距离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是影响胡蜂物种丰富度、多度及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胡蜂科昆虫的物种丰富度、筑巢量和孵育室数量均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减少,且越靠近居民点,胡蜂科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越多,但胡蜂群落的α多样性指标与EVI的关系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模式。胡蜂科昆虫群落的总体β多样性为0.21,周转...

关 键 词:人工巢管  独栖性胡蜂  物种多样性  空间分布  海拔  增强型植被指数  自然保护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