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海南岛次生低地雨林棕榈藤伴生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作者姓名:陈瑞国  范少辉  刘广路  徐瑞晶  胡璇  苏浩然
作者单位:(1 国际竹藤中心竹藤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北京100102;2 国际竹藤中心热带森林植物研究所,海南三亚 572000)
基金项目:十二五科技支撑“特色棕榈藤及笋用竹种筛选及培育”(2015BAD04B0203);
摘    要:以海南岛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次生低地雨林群落优势种及棕榈藤为试验材料,通过重要值筛选群落优势种,利用生态位宽度、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探究棕榈藤与各林层优势种对资源的作用机制,为棕榈藤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1)青梅(Vatica mangachapoi)和铁凌(Hopea reticulata)为群落建群种,5种棕榈藤在整个群落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重要值,但差异较大,其中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最大(0.286),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最小(0.053),其排序为:杖藤大白藤(C.faberii)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白藤(C.tetradactylus)小钩叶藤。(2)5种棕榈藤在群落中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中杖藤最大(Bi和Ba分别为2.900和0.612),且明显大于草本层,但与其他林层优势种差异小。(3)棕榈藤种间与优势种均表现出较低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除黄藤与亮叶鸡血藤(Callerya nitida)外,各林层优势种与所有棕榈藤种相似性比例最高的物种相同,为益智(Alpinia oxyphylla)、百足藤(Pothos repens)、铁凌和青梅;藤种间,杖藤与各其它棕榈藤具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小钩叶藤最小。(4)林层优势种和棕榈藤的Lik和Lki值总体较低,均低于0.1,且生态位宽度大的不一定重叠程度越高;其中0~0.023的重叠数量占总数的63.5%,0.023~0.046为36.0%,0.046的仅占0.5%。研究认为,棕榈藤在群落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但种间差异较大,棕榈藤种间及其与优势种间均表现为生态位分化,物种间倾向于资源共享。

关 键 词:次生低地雨林  生态位  棕榈藤  林层  优势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