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小腺蛙的生物学特性和濒危等级再评估
作者姓名:江航东  董国泰  秦民晗  黄黎晗  罗忠红  孙霞菁  于力  黄晓春  周晖
作者单位:1.厦门市雎鸠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厦门 361006;2.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厦门 361102;3.厦门园林博览苑厦门 361022;4.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 福州 350001;5.福州营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福州 350006
基金项目:深圳市质兰公益基金会项目(No. 2019070351A,2020100121A);
摘    要:小腺蛙(Glandirana minima)是福建特有两栖动物,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危级(CR),IUCN评估为濒危级(EN),被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腺蛙种群极小,但是其目前在福建省的分布区没有被任何自然保护区覆盖,面临极大的灭绝风险。自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连续2年在小腺蛙历史分布点及福州周边地区调查了小腺蛙分布及数量,初期采用目击计数法,掌握鸣声特征后则采用目击及鸣声计数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在发现小腺蛙的地点使用测量工具调查其生境及微生境;在福州一条溪流中采用样线法结合摄影设备观察记录其生活史各阶段信息。基于调查数据及《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评估标准,对小腺蛙的濒危等级进行了再评估。结果显示,目前发现的小腺蛙与模式标本形态一致。在小腺蛙的4个历史分布点中,仅模式标本产地福建福清市灵石寺仍有小腺蛙分布。新发现村级分布点22个,涉及9个县级行政区。分布点的连线面积是历史分布区的6倍。各分布点小腺蛙数量累计459只,主要分布于海拔740m以下丘陵山地的撂荒水稻田、溪流和水塘及水坑。繁殖期5到7月,蝌蚪可当年变态或第二年变态。再评估结果显示,小腺蛙的受胁状态处于濒危级(EN)与易危级(VU)之间。水环境的人为改变是小腺蛙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关 键 词:小腺蛙  分布  数量  生境  习性  威胁  
收稿时间:2023-05-16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