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干扰斑块空间分布格局与演替规律
作者姓名:宋梓涵  李希来  苏晓雪  卡着才让  马戈亮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西宁 810016;河南县草原工作站, 黄南州 8115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999,U21A20191);青海省科学技术厅项目(2020-ZJ-904);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D18013)
摘    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两种在高寒草甸广泛分布的小型哺乳动物,其暴发活动可能造成高寒草甸的严重退化。使用无人机分别拍摄典型的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暴发区图像,解译高原鼠兔洞口、高原鼢鼠土丘和它们的干扰斑块,获得干扰斑块的周长和面积信息,计算干扰斑块形状指标,确定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对高寒草甸的影响。研究表明:(1)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暴发活动形成的干扰斑块周长与面积比(PARA)、形状指数(SHAPE)和分形维数(FRAC)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原鼢鼠斑块的FRAC是1.0124±0.0091,属于普通的规则几何圆形分布格局,高原鼠兔斑块的FRAC是1.1203±0.0546,属于分形几何不规则的分布格局。(2)高原鼠兔洞口数量与其斑块面积没有线性相关关系(P=0.9677),高原鼢鼠土丘数量与其斑块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3)高原鼢鼠斑块面积统计学上呈长尾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P<0.01)。根据高原鼠兔斑块面积分布格局可将斑块演替分为三个阶段:土丘形成阶段、斑块连通...

关 键 词: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干扰斑块  形状指标
收稿时间:2022-04-16
修稿时间:2022-08-31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