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玉米和大豆秸秆还田初期对黑土CO2排放的影响
引用本文:刘四义,张晓平,梁爱珍,贾淑霞,张士秀,孙冰洁,陈升龙,杨学明.玉米和大豆秸秆还田初期对黑土CO2排放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5,26(8):2421-2427.
作者姓名:刘四义  张晓平  梁爱珍  贾淑霞  张士秀  孙冰洁  陈升龙  杨学明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 130102;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温室与加工作物研究中心, 安大略 N0R 1G0)
摘    要:通过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的土壤CO2排放特征及其与秸秆C、N含量的关系,以明晰黑土区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的分解特征,探明还田秸秆的C、N含量对固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61 d的培养试验中,土壤CO2排放速率随时间呈现出“下降 稳定 增大(出现‘较高值’) 下降”的过程.不同类型秸秆还田后土壤CO2排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较高值”出现和持续的时间不同.秸秆类型对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具有显著影响,前21 d和前61 d的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对秸秆添加的响应不同.在前21 d,玉米根、玉米茎下部、玉米叶、大豆叶的CO2累积排放量(约160 μmol·g-1)显著大于其他秸秆;而除大豆叶外,大豆秸秆61 d的CO2累积排放量均比玉米秸秆大.前21 d CO2累积排放量与秸秆含碳量的比值(CR)和秸秆的C/N、含氮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相关;而61 d的CO2累积排放量与秸秆的C、N含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综上,在还田条件下,秸秆类型对土壤CO2的排放有明显影响;大豆秸秆比玉米秸秆容易分解,但与长时间分解不同,大豆秸秆还田最初阶段的分解速率小于玉米秸秆;秸秆的C/N、含氮量只对还田最初阶段的土壤CO2排放有较大影响.

关 键 词:秸秆还田    C/N    土壤CO2排放    黑土    土壤固碳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