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杂交鳢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两种病原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引用本文:刘付翠,赵飞,何山,谭爱萍,张瑞泉,邓玉婷,姜兰.杂交鳢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两种病原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20,39(5):1990-1998.
作者姓名:刘付翠  赵飞  何山  谭爱萍  张瑞泉  邓玉婷  姜兰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渔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动物免疫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80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广东省渔港建设;渔业产业发展专项;广东省级鱼病防治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为初步探索鱼类PKCθ基因在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进行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 argus♂) PKCθ(Cma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感染后的表达分析。克隆获得CmaPKC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 151 bp,预测编码716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C1、C2样、C3和C4结构域。Blast分析表明CmaPKCθ氨基酸序列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 PKCθ的同源性最高,达92%。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显示CmaPKCθ具有保守的磷酸化位点和泛素化位点。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杂交鳢与其他鱼类的PKCθ聚为一个分支,其中与尖吻鲈PKCθ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maPKCθ在健康杂交鳢的所有被检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脾脏、胸腺和头肾,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低。舒伯特气单胞菌和鰤鱼诺卡氏菌分别感染杂交鳢后,其肝脏、脾脏和头肾分别在第5天、第5天、第12小时和第10天、第2天、第3天时达到表达峰值(p0.05),CmaPKCθ的表达变化相似,在不同时间点的肝脏、脾脏和头肾中,均主要表现为上调。上述结果表明,CmaPKCθ可能在杂交鳢激活T细胞增殖活化和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病原菌和鱼体的免疫互作机制研究及其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 键 词:杂交鳢  PKCθ  基因克隆  病原菌  表达分析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