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施用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牟芝熠 段春燕 黎彦余 张德楠 孙英杰 滕秋梅 陈运霜 曹杨 王紫卉 徐广平 |
| |
作者单位: | 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山西中信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太原 030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广西 鹿寨 545600;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桂林理工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6;广西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67007,31760162);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8GXNSFAA050069,2020GXNSFBA297048); 广西岩溶动力学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开放课题(KDL & Guangxi 202004); 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基金(19-050-6, 19-185-7, 22-035-26); 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QZ-E-1912); 广西植物研究所学科发展基金项目(001, 006);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AB21220057); 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LRCSU21K0203)。 |
| |
摘 要: | 为探究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特征,以及为合理应用桉树枝条生物炭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基于桂北桉树人工林田间试验,以桉树人工林采伐剩余物枝条为原料,在500℃条件下厌氧制备生物炭,施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CK)、0.5%(T1)、1%(T2)、2%(T3)、4%(T4)和6%(T5)的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1 a后,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沿着土层垂直深度,土壤酶含量减小。(2)各土层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的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物炭施用量为6%时含量最高。(3)酸性磷酸酶、蔗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纤维二糖苷酶的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生物炭施用量为2%时含量最高,蔗糖酶和纤维二糖苷酶则在生物炭施用量4%时含量最高。总体上,桉树枝条生物炭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其在桉树人工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关 键 词: | 生物炭 土壤酶活性 桉树人工林 桂北 田间试验 |
收稿时间: | 2021-10-14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