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驱动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对长期禁牧的响应 |
| |
作者姓名: | 王娟 张登山 肖元明 王博 周国英 |
| |
作者单位: |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西宁 810016;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16;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西宁 810008;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XDA26020201-2);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ZJ-910) |
| |
摘 要: | 围封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是草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基于2013—2021年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高寒草原围栏内外植物群落长期调查数据,从物种多样性、功能性状的角度解析了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对长期围封的生态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围封处理对高寒草原物种多样性的负效应具有强烈的时间依赖性。围封处理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但也显著降低了生物量稳定性和异步性,意味着高寒草原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被长期围封处理削弱。(2)植物功能性状对长期围封处理表现出差异性响应模式;与叶绿素性状相比,叶形态性状对长期围封处理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3)物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与地上生物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并且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被功能性状调控进而对地上生物量发挥间接效应,群落加权性状和功能分异度共同对草地生物量发挥直接的主导效应。研究结果证明了植物功能性状通过介导物种多样性与其共同驱动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对长期围封的响应。因此,在未来草地管理过程中,同步研究植物物种和功能属性对于全面揭示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至关重要。
|
关 键 词: | 长期禁牧 物种多样性 功能多样性 生物量 青藏高原 |
收稿时间: | 2022-03-07 |
修稿时间: | 2022-09-06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