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新生鼠脑SCN8A基因表达的影响
引用本文:徐辉,邱洪斌,商云飞,谢宁.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新生鼠脑SCN8A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8):869-873+877.
作者姓名:徐辉  邱洪斌  商云飞  谢宁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174);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201247);黑龙江省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1253G058);黑龙江省卫生厅项目(2011-430)
摘    要:目的通过观察缺氧缺血致脑损伤大鼠在不同时间段SCN8A基因的表达,探讨由于缺氧缺血导致脑损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每组分为3 h、6 h、12 h、1 d、3 d、7 d六个时点,采用Rice法制作动物模型(HIBD模型),于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SCN8A基因表达产物Nav1.6蛋白在膜结构中含量的差异,并比较不同时点各组的差异。结果 HE染色可见缺氧缺血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层次不清,细胞周围腔隙扩大,局部神经元坏死、崩解,形成坏死灶,周围有胶质细胞增生,毛细血管显著扩张,血管周围腔隙扩大,并有红细胞泄露到腔隙中,且损伤程度随缺氧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电镜观察发现缺氧缺血时间越长,脑细胞损伤愈明显,细胞膜皱褶、破碎;线粒体堆积、嵴消失、空泡化,细胞核边集化、破损。缺氧缺血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Nav1.6蛋白表达水平在缺氧缺血3 d、7 d均升高(P0.05),缺氧缺血3 h、6 h、12 h和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缺血脑损伤后,脑组织SCN8A基因的表达提高,且在3 d、7 d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缺血时Na+通道含量的改变,是造成脑细胞进一步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关 键 词:缺氧缺血脑损伤    SCN8A    基因表达    Nav  1.6蛋白    大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