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拟南芥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其分子进化分析
引用本文:郝岗平,吴忠义,曹鸣庆,黄丛林,杨清. 拟南芥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核苷酸多样性及其分子进化分析[J]. 遗传学报, 2004, 31(12): 1415-1425
作者姓名:郝岗平  吴忠义  曹鸣庆  黄丛林  杨清
作者单位: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2.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3. Station de Génétique et Amélionration des plantes,INRA 78026,France
4.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委科技基金 (编号 :H0 12 0 10 2 40 2 40 113,H0 2 0 82 115 0 13 0 ),科技部中法PRA(编号 :中法PRABT0 2 2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 (编号 :2 0 0 3CB114 3 0 0 )资助~~
摘    要:
以生长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17个拟南芥核心生态型为材料,分析了它们的抗旱转录因子CBF4基因区域的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拟南芥CBF4基因区域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插入缺失(Indel),多态性频率为每35.8bp一个SNP,每143bp一个Indel,基因非编码区的多态性是编码区的4倍;在编码区,SNP的频率为每96.4bp一个SNP,其中发现25av、203av和244av 3个生态型CBF4基因区域1034位(以Gen—Bank登录号AB015478序列第19696位的核苷酸为1)碱基变化:G←→T,引起第205位氨基酸变化:gly←→val。核苷酸多样性统计分析显示,该基因内部大范围内存在连锁不平衡(linkage disequilibrium,LD),5’端非编码区有一个重组。与拟南芥等的研究结果类似,选择压力对不同的区域作用不同。3’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多样性程度最高,是平衡性选择的结果,编码区核苷酸变化符合中性突变假说,而5’端非编码区是自然选择作用的靶位点。

关 键 词:拟南芥 CBF4基因 核苷酸多样性
文章编号:0379-4172(2004)12-1415-11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Drought Induced Transcription Factor CBF4 Reg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Its Molecular Evolution Analyses
HAO Gang-Ping.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in the Drought Induced Transcription Factor CBF4 Region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and Its Molecular Evolution Analyses[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04, 31(12): 1415-1425
Authors:HAO Gang-Ping
Affiliation:HAO Gang-Ping~
Abstract:
Keywords:Arabidopsis thaliana  CBF4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