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江西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粒度效应研究
作者姓名:冉欢  兰勇  戴宇峰  熊勇  文仁权  宋庆妮  杨清培  刘骏
作者单位:1. 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 南昌 330045; 2. 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江西 宜春 336300
基金项目:江西省“千人计划”引进类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青年项目(jxsq2020101079)。
摘    要:确定合理的粒度是景观格局分析和生态研究过程的关键。为深入了解空间的多样性和景观格局的动态特征,该研究基于2015年、2020年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 hm2森林大样地调查数据,分析8种不同景观类型的各个景观指数在5~50 m粒度范围内的粒度效应; 通过变异系数揭示不同景观格局指数随粒度增大的变化特征,并结合各项景观指数变化拐点选取最佳粒度。结果表明:(1)根据重要值分析得出,大样地内乔木层划分出8种不同的景观类型,分别为林窗、竹林、杉木林、马尾松林、阔叶林、杉松混交林、竹松混交林、竹杉混交林。(2)整体景观的斑块分布较为均衡,分布形式变化不大; 更大的空间粒度下,各景观类型的聚集度增加,发生景观融合的概率增加,而小粒度下,景观类型有明显的破碎化趋势,能更全面地展示各景观类型的数量、密度、形状等特征; 斑块密度(PD)、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ED)、景观形状指数(LSI)、平均分维指数(FRAC_MN)、蔓延度(CONTAG)随粒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随粒度的增加而减少。(3)景观指数中PD、NP、ED、LSI、AREA_MN的变异系数最大; 综合景观结构稳定性和多样性,不同景观指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5 m处的拐点。综上认为,江西官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格局研究的最佳粒度为5 m。该研究结果为森林资源、林分结构的恢复提供了有利证据。

关 键 词:最佳粒度   景观格局   景观类型   景观指数   敏感度
收稿时间:2024-03-24
修稿时间:2024-05-28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