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 |
作者姓名: | 马进鹏 吴梦瑶 张雅琪 庞丹波 陈林 李学斌 陈应龙 |
| |
作者单位: | 宁夏大学林业和草业学院, 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银川 750021;西澳大学农业与环境学院, 珀斯 600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1964,32360423);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项目(2023BEG02049);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AC03061) |
| |
摘 要: | 为探究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特征,明确微生物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及影响因素。研究利用生物标记物的方法,测定宁夏草甸草原(MS)、典型草原(TS)、荒漠草原(DS)、草原化荒漠(SD)和荒漠(D)5种草地类型0-2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氨基糖含量,进一步分析微生物残体碳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结果表明:MS和TS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P < 0.05)。土壤氨基葡萄糖(GluN)、氨基甘露糖(ManN)、氨基半乳糖(GalN)和胞壁酸(MurA)含量均表现为MS最大,D最小(P < 0.05);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氨基葡萄糖含量((0.62±0.18)μg/mg)最高,胞壁酸含量((0.04±0.01)μg/mg)最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细菌残体碳(BNC)、真菌残体碳(FNC)和总残体碳(TNC)变化范围为0.12-5.74 μg/mg、0.22-15.31 μg/mg和0.34-21.05 μg/mg;BNC、FNC和TNC对SOC贡献分别为9.0%-17.8%、22.0%-48.2%和33.5%-66.0%;FNC对SOC的贡献是BNC的1.8-3.8倍。相关性分析显示,微生物残体碳含量与海拔、年降雨量、干旱指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显著正相关(P < 0.05),与年均温及土壤容重、pH显著负相关(P < 0.05)。细菌残体碳和真菌残体碳含量分别随细菌和真菌含量的增大而增大(P < 0.001),微生物残体碳含量随真菌/细菌值的增大而增大(P < 0.05),随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GP/GN)值的增大而减小(P < 0.01)。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显示,土壤全氮和pH是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分析了宁夏不同草地类型微生物来源有机碳的积累特征及影响因素,可为进一步探讨干旱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固存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
关 键 词: | 草地类型 氨基糖 微生物残体 土壤有机碳 生物标志物 |
收稿时间: | 2024-03-22 |
修稿时间: | 2024-06-13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