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ND1和16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蝴蝶12科的系统发育关系(鳞翅目: 双孔次亚目: 蝶类) |
| |
作者姓名: | 邹方振 郝家胜 黄敦元 张大秀 朱国萍 朱朝东 |
| |
作者单位: | 1.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 2.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安徽芜湖,241000;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所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3.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所级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
| |
基金项目: | 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安徽师范大学生物大分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安徽省高校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专项基金 |
| |
摘 要: |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 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 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 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 经比对处理后的两个基因总长度为869 bp, 其中保守位点373个, 可变位点496个, 简约信息位点375个; A+T的平均含量为80.2%, 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19.8%。分子系统树表明: 蛱蝶科不是单系群; 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位于蛱蝶科内; 粉蝶科和凤蝶科具有共同祖先。据此建议: 绢蝶科应归入凤蝶科; 蚬蝶科归入灰蝶科; 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作为蛱蝶科中的亚科, 眼蝶类从蛱蝶科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另外, 环蝶类的系统分类地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关 键 词: | 鳞翅目 双孔次亚目 蝶类 ND1基因 16S rRNA 基因 系统发育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昆虫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昆虫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