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研究
引用本文:刘震,王艳梅,蒋建平.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研究[J].生态学报,2004,24(5):959-964.
作者姓名:刘震  王艳梅  蒋建平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郑州,450002
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资助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 0 0 2 )~~
摘    要:为了探讨亚热带树木休眠理论以及休眠与树木分布的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休眠生理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白花泡桐种子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在20~30℃,经过低温处理后,适宜发芽温度范围扩大到15~30℃,具有浅低温休眠特性;5℃的低温处理不仅提高了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而且加快了发芽速度,尤其在15℃发芽温度条件下的促进效果更加明显;40d的5℃低温处理效果最好.20d、60d的低温处理效果相对较差;没有用低温处理的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除了在25℃发芽温度下的发芽势差异不显著外,在不同发芽温度条件下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但在20℃、25℃发芽温度下的平均发芽时间差异不显著。在15℃发芽温度条件下,除了桂林种源以外,没有用低温处理的白花泡桐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都随着种源纬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在20~30℃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内随种源纬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对低温处理反应差异明显。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以南的低纬度种源白花泡桐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都较北亚热带的高纬度种源高。低温处理后的中亚热带株州种源和北亚热带南部的宜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长,而随着纬度的降低或增加平均发芽时间都变短。不同种源白花泡桐种子的浅休眠特性不同,是对不同种源地气候的一种生理生态适应。

关 键 词:白花泡桐  种源  种子  冬休眠  生理生态
文章编号:1000-0933(2004)05-0959-06
收稿时间:5/9/2003 12:00:00 AM

Eco-physiological study on seed dormacy in Paulownia fortunei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
LIU Zhen,WANG Yanmei and JIANG Jianping.Eco-physiological study on seed dormacy in Paulownia fortunei from different provenances[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4,24(5):959-964.
Authors:LIU Zhen  WANG Yanmei and JIANG Jianping
Abstract:
Keywords:Paulownia fortunei  provenances  seeds  winter dormancy  eco-physiolog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