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南凤仙花不同海拔种群的传粉生物学
引用本文:钟云芳,张哲,宋希强,周兆德.海南凤仙花不同海拔种群的传粉生物学[J].生物多样性,2014(4).
作者姓名:钟云芳  张哲  宋希强  周兆德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604);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ZDXM 20120004)
摘    要:凤仙花属(Impatiens)植物具有极为广泛的多样性和类型各异的特化传粉者,被誉为"双子叶的兰花",受到众多传粉生物学家的关注。本文以海南特有种海南凤仙花(Impatiens hainanensis)为研究对象,对3个不同海拔梯度的种群进行了开花生物学特性和开花物候、花器官结构、花粉活力和柱头活性、传粉者种类和访花行为及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花花期4.10±0.46 d,雄性期和雌性期分别约为3.15±0.24 d和0.95±0.36 d;种群开花峰期在8月初,高海拔种群的花期高峰相对滞后。低、中海拔种群花粉活力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以开花第2 d花粉活力最高;高海拔种群花粉活力随开花时间推移逐渐下降;柱头活性随开花时间的推移而增强,高海拔种群开花各天次均较低、中海拔种群低。主要传粉昆虫为黄黑无垫蜂(Amegilla leptocoma)和绿条无垫蜂(A.zonata),低、中海拔种群以黄黑无垫蜂为主,高海拔种群以绿条无垫蜂为主。未观察到自动自花授粉和无融合生殖现象,人工授粉能明显增加坐果率(75–90%),自然坐果率在高海拔种群相对较低(40–60%),说明存在较强的传粉者限制。海南凤仙花的保护需要同时关注其有效传粉者的保护,促进有效传粉昆虫在不同海拔种群之间的往来,保证种群间的花粉流与种子流,维持海南凤仙花的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有效种群大小。

关 键 词:Impatiens  hainanensis  特有种  岩溶地貌  繁育系统  生态适应  雌雄异熟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