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森林的群落恢复动态
引用本文:徐远杰,林敦梅,米湘成,任海保,马克平.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森林的群落恢复动态[J].生物多样性,2014(3).
作者姓名:徐远杰  林敦梅  米湘成  任海保  马克平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454)
摘    要:森林采伐后次生林的恢复过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古田山不同干扰程度的12个1 ha森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群落多元统计方法,探讨了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恢复阶段森林样地的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同一恢复阶段的样地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物种丰富度随恢复进程有增加的趋势,但各阶段差异并不显著;物种均匀度除人工林较低以外,其他恢复阶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恢复阶段研究样地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林冠层。灌木及更新层具有各自的指示种,人工林的指示种为落叶灌木或阳性乔木,幼龄次生林的指示种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老次生林的指示种为亚乔木层常绿树种,老龄林的指示种为林冠层树种。上述结果表明古田山不同人为干扰程度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尽管物种组成难以预测,但处于同一恢复阶段的森林,其幼树的生活型组成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

关 键 词:次生林恢复  常绿阔叶林  群落组成  物种多样性  人为干扰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