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文泽  夏皓轩  吴桐  熊锦惠  钟鹏宇  陈阳 《生态学报》2022,42(15):6406-6417
生境质量是反映生物多样性状况与局地生态功能的重要指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热点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生境质量结果对浙江省生态红线开展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浙江省生境质量均值呈减速下降趋势,空间上形成了西北、西南、中东高和东北、中部低的分布格局;生境退化度呈现"中心-外围"的圈层辐射结构。(2)热点分析显示,生境质量与生境退化度在乡镇尺度上集聚特征相似、冷热点空间分布趋势相反。(3)地理探测分析发现,地形(高程、坡度)是影响浙江省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植被因素(NPP、NDVI)的贡献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浙江省生境质量空间分异受到自然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的协同作用。(4)浙江省生态红线的生境质量整体较高且稳定,不同红线类型的生境质量存在差异;高生境质量区与生态红线的错位区域主要分布在浙西南、西北部山区,而北部、中部以及东部相对较少。基于此,对生态红线调整、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期提升浙江省生态空间管控。  相似文献   
2.
报道浙江蕨类植物2种新记录,即假耳羽短肠蕨Diplazium okudairai Makino、大盖铁角蕨Asplenium bullatum Wall.ex Mett.。凭证标本存于景宁畲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高浩杰 《西北植物学报》2015,35(12):2552-2554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舟山群岛的2种中国分布新记录植物,分别是芸香科(Rutaceae)的日本花椒[Zanthoxylum piperitum(L.)DC.]和山茱萸科(Cornaceae)的日本四照花(Cornus kousa subsp.kousa F.Buerger ex Hance),并提供了形态描述与图片。凭证标本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相似文献   
4.
张萃  方燕  严莹  李恺 《昆虫知识》2011,48(4):1087-1093
于2008年7-11月,对宁波镇海工业园区的昆虫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选取林地、农田、人工苗圃、生态园和工厂区5种具有代表性的生境类型,每月对该地区的昆虫种类及数量进行抽样统计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共有昆虫284种,分属13目108科,其中优势类群为同翅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在不同功能类群中,从个体数看...  相似文献   
5.
厘清海岸带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自然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能有效缓解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分析浙江省海岸带2006—2016年生态足迹时空变化特征,基于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探究了区域自然资本存量和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并利用时空地理加权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浙江省海岸带生态危机加深,人均生态赤字平均值为3.5 hm2·cap-1,人均生态赤字上升了15.5%,其中,能源消耗账户对人均生态足迹的贡献率大于生物资源账户;各县区人均生态足迹呈增长趋势,且空间分异显著。浙江省海岸带以消耗自然资本存量为主,且对自然资本流量更新起到较大的抑制作用;2016年,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量是资本流量占有量的14.87倍。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对浙江省海岸带各县区生态足迹以正向促进作用为主,渔业生产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并有向正向影响作用转换的趋势,3个影响因子的影响机制时空分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6.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该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4科、578属、1197种;根据地史资料和自然条件,通过对种子植物种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认为该区系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珍稀特有植物多,如南方红豆杉、钟萼木、香果树、福建柏、榧树、闽楠、花榈木等大量古老树种,并且绝大多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区内578属可分为14个类型,热带和温带分布的属分别占48.6%和49.2%(不包括世界分布类型),具较明显的南北过渡的现象,与世界各地有广泛的联系。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2种浙江新记录植物,紫金牛科的软弱杜茎山(Maesa tenera Mez)和茜草科的山东丰花草(Borreria shandongensis F.Z.Li et X.D.Chen.).  相似文献   
8.
2017至2020年,在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网格化布设63台Ltl-6210MC红外相机,对区内的黑熊(Ursus thibetanus)及其同域物种进行调查。监测期间,5台红外相机共拍摄到9张黑熊活动照片和6次黑熊活动视频,提取到7次黑熊有效照片。根据本次监测到的黑熊位点与文献记录,共确定华东地区黑熊出现位点14个。基于黑熊栖息地特征选择土地利用和7个生境因子为预测背景,利用物种分布模型预测黑熊在华东地区的潜在分布区。为提高预测的精准度,采用了biomod 2软件包中的10种模型算法,并用真实技能统计值(TSS)和曲线下面积值(AUC)来评估这10种算法,只有当TSS值超过0.8且AUC值大于0.9时,才使用该模型算法预测物种的潜在分布区。结果表明:(1)推测保护区内现存2或3只黑熊;(2)最冷月份最低温(Bio6)和最湿季节降水量(Bio16)是限制黑熊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3)黑熊在华东地区存在3个主要潜在分布区,即浙–赣潜在分布区、浙–赣–皖潜在分布区和浙–皖潜在分布区,适生区面积约为317km~2。综上所述,这些结果可为加强华东地区黑熊的保护提供一定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中华水韭分布现状与濒危原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水韭(Isoetes sinensis Palmer)为水韭科水韭属多年生沼泽植物,现分布范围急剧缩小,种群数量稀少,处于濒危状态。通过查阅文献、标本,咨询专家学者,深入实地考察,访问产地农民,基本弄清了中华水韭在浙江省的分布情况及现有种群状况,结果如下:据记载,中华水韭在浙江省分布在杭州、诸暨、松阳、庆元、丽水、建德和天台等市、县。但仅查阅到杭州(1号)、诸暨(2号)和松阳(1号)3地共4号标本。实地考察仅发现在松阳有2个野生亚种群;杭州、诸暨和丽水野生种群可能已灭绝;杭州植物园、武汉植物园目前迁地保存有杭州种群;天台是否有中华水韭分布尚存疑问。松阳2个野生亚种群总面积约1000m2,分布在4块废弃的水田中,海拔约1110m,居群集中分布的面积不到300m2。中华水韭生存生境的人为直接破坏及水体污染,是其种群消失的主要原因。中华水韭残存种群在与禾草和灯芯草(Yuncus effuses)等主要优势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会被这些物种所取代,进而整个群落有可能被其他植被所取代,故现有的2个亚种群正处于濒危状态,亟待加强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0.
阔叶丰花草——浙江茜草科一新归化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记载阔叶丰花草 (Spermacoce latifolia Aubl.),一种原产南美热带地区的茜草科植物,为浙江归化植物一新记录,并通过实地调查和访问对其入侵途径进行了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植物园引种或农作物种子贸易而无意引进浙江温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