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章锦河 《生态学报》2008,28(6):2764-2764~2773
从旅游生态系统物质与能量循环的特点出发,提出旅游废弃物的概念,构建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评价模型,并以九寨沟、黄山风景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04年九寨沟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总量为46960.5678hm2,是黄山总量22331.4490hm2的2.1倍,人均0.024560966hm2是黄山人均0.01394088 hm2的1.76倍.(2)显性生态因子的废水、粪便、固体垃圾、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生态足迹很小,4类合计仅占总量的0.16%(九寨沟)与0.3%(黄山),而隐性生态因子CO2排放的生态足迹则占总量的99.84%(九寨沟)与99.70%(黄山).(3)2004年九寨沟与黄山旅游业的CO2排放量分别高达309455.66t与146947.84t,游客人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1.85kg、91.74kg,旅游业的CO2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与生态影响的特征明显.(4)旅游废弃物生态足迹中游客占1%,居民占0.26%,而相关企业(交通、饭店)占98.74%.(5)旅游废弃物对九寨沟风景区、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成都—九寨沟沿途区域以外地区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26%、34.8%、63.94%;对黄山风景区、黄山市区域、黄山市区域以外地区的生态影响分别为14.6%、31.97%、53.43%.(6)2004年九寨沟、黄山旅游业的生态效率分别为2.53kgCO2-e/US$、1.67kgCO2-e/US$,生态效率值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深远.(7)由于风景区规模、性质、游客构成以及游客选择交通工具的差异,旅游废弃物对不同旅游地生态影响的程度与方向不同,而降低游客规模、缩短旅行距离、减少飞机旅行方式等是降低旅游废弃物生态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程绍文  张捷  徐菲菲 《生态学报》2010,30(23):6487-6494
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对自然旅游地的自然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自然旅游地居民自然保护态度的影响因子及影响方式,已经成为自然旅游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相关研究薄弱。以中国九寨沟和英国新森林国家公园(New Forest National Park,NF)为例,根据实地问卷调查数据,从两地居民的人口属性、旅游环保期望、旅游环境影响感知及旅游环境伦理观与其自然保护态度关系的角度,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两地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受不同因子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中外差异;(2)人口属性特征如性别、年龄、居住年限、教育水平及旅游业参与情况对新森林国家公园社区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没有影响;但性别、旅游业参与情况却影响九寨沟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女性及旅游业参与者更支持对九寨沟进行自然保护;(3)新森林国家公园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受其旅游环保期望及旅游环境伦理观的影响:旅游环保期望较高、持保护主义环境伦理观的新森林国家公园居民,更有可能支持对新森林国家公园进行自然保护;(4)九寨沟居民的自然保护态度不受其旅游环保期望及旅游环境伦理的影响,但受其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的影响;居民的旅游环境影响感知越消极,越支持对九寨沟进行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进行硅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单壳缝目硅藻的5个中国新记录种,隶属于3个属,分别为菲斯特曲丝藻Achnanthidium pfisteri Lange-Bertalot、罗森斯托克曲丝藻Achnanthidium rosenstockii(Lange-Bertalot) Lange-Bertalot、齐格勒片状藻Platessa ziegleri(Lange-Bertalot) Lange-Bertalot、劳恩堡沙生藻Psammothidium lauenburgianum(Hustedt) Bukhtiyarova&Round和苏格兰沙生藻Psammothidium scoticum Bukhtiyarova&Round。利用光学显微镜(L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这5个种进行了仔细观察,并对其形态分类学特征和生境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九寨沟县为“中国旅游强县”,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联系紧密。2017年,九寨沟保护区发生7.0级地震,当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遭受极大创伤。基于此,分别以2016、2018年为地震前后基准年,从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持服务、文化服务3个方面选取7项指标,构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体系,探明地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表明:(1)地震前后九寨沟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1.96×1010元/a、1.52×1010元/a,单位面积价值量达3.05×10~5元hm-2 a-1、2.36×10~5元hm-2 a-1,总降幅达22.68%。(2)地震前后三类服务价值均有所下降但价值占比序列未改变,依次为供给服务、调节与维护服务和文化服务,降幅分别为24.61%、12.25%和86.02%。(3)地震前,7项服务指标按其经济价值大小排序依次为:木材供给>水源涵养>保育土壤>森林游憩>固碳释氧&g...  相似文献   
5.
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汉峰  谢嗣光 《四川动物》2006,25(1):99-102
2002年5~6月、7~8月和2003年7月分3次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四条主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九寨沟主要水体浮游动物由3门、5纲、11目、20科、34属、71种组成。区系特点以原生动物种类最丰富,有34种,占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的47.8%,其中根足纲种类最多,达29种,占全部浮游动物的40.8%;其次为节肢动物有21种,占29.6%;种类最少的类群属轮虫,仅16种,占22.5%。分布以长海、熊猫海、珍珠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在保护资源、呵护环境的世界热潮中 ,生态旅游这个新兴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正在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潮流。然而怎样才使旅游可持续发展 ?其判据是什么 ?经近年来的探索和研究 ,且借鉴国外研究的成果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生态旅游区环境容量理论 ,认为它是衡量旅游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综合概念 ,它取决于旅游环境要素的分量值大小 ,这些分量包括环境生态承纳量 (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自然植被等承纳量 )、资源空间承纳量 (旅游者对资源的占有时间、空间要求在某一时段内的承纳量 )、心理承纳量 (目的地居民和旅游…  相似文献   
7.
研究报道了采自中国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长海的4种中心类硅藻种类, 其中新种1个: 长海小环藻(Cyclotella changhai sp. nov.), 中国新记录种1个: 克里特小环藻(C. cretica)和2种较少报道的种类: 可辨小环藻(C. distinguenda)和辐纹琳达藻(Lindavia radiosa)。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这4个种类形态学的特征进行观察, 并与相似种类进行比较。与长海小环藻相似的种类包括C. comensis Grunow, C. pseudocomensis Scheffler和C. costei Druart & Straub, 主要通过壳面中央区的不同形态进行区分-长海小环藻的中央区近平滑且具有不规则的凹陷。  相似文献   
8.
该文报道了采自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2个真卵形藻属(硅藻门)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高山真卵形藻[Eucocconeis alpestris(Brun)Lange-Bertalot]和平滑真卵形藻[Eucocconeis laevis(strup)Lange-Bertalot]。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个种类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其形态分类学特征和生境进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孙治宇  刘少英  刘洋  赵杰  雷开明  朱宗福 《四川动物》2007,26(4):852-855,858
2002~2003年,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中型兽类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调查。共调查大中型动物样线82条,实际调查记录到大中型兽类20种,样线上遇见各种大中型兽类痕迹或实体总计223次,均用GPS进行精确定位。统计表明,针叶林生境中物种最丰富;随海拔增高,总的趋势是古北界种类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但在海拔3600~4000 m之间,东洋界种类所占比例仍然较大(50%),动物区系呈现广泛的过渡性;随着海拔升高古北界种类样线的遇见率明显增加,3200 m以上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在记录到的20种大中型兽类中,豹猫(Felis bengalen-si)分布的海拔跨度最大,为保护区的广布种;牛羚(Budorcas taxicolor)的遇见次数最多,是保护区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0.
胡翔  白文科  董鑫 《生态学杂志》2020,39(3):969-978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对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在2017年8·8地震前后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和分析。利用Landsat 8 OLI卫星传感器所获得的2016年(震前)和2017年(震后)的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湿度分量、地表温度、归一化土壤指数分别作为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等4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遥感生态指数。根据该指数,可将九寨沟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为优、良、中等、较差和差级。2016年九寨沟县有24.8%处于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优,2017年震后则下降到19.84%,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差和中等的面积占比呈增加趋势,分别占17.99%和33.93%;震中15.5 km缓冲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优的面积占比下降最多,为5.01%;2017年8·8九寨沟地震对震中15.5 km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有较明显的影响,县界内的三个自然保护区中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受到冲击最大。本研究可为九寨沟地区生态环境监测、灾害评价和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