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授粉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诱导植物雌核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未授粉子房和胚珠培养离体诱导雌核发育的研究已近半个世纪,目前共有20科40余种种子植物的未授粉子房或胚珠离体培养诱导了雌核发育,但成功获得雌性单倍体的植物只有10科25种2变种。本文重点对离体雌核发育的胚胎学的研究资料进行综述,包括离体条件下胚珠中胚囊的发育状况、雌核发育的模式、雌性单倍体形成的途径以及自发胚乳的离体诱导并指出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在研究方法上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的最适参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紫外线照射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精子,用遗传失活的精子人工授精,采用热休克方法抑制南方鲇第二极体的排出。根据热休克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休克温度三因子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探索获得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的最理想条件。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精子15 min,热休克起始时间为受精后5 min,持续时间为1 min,休克温度为41℃,对人工诱导南方鲇雌核发育最有利。该实验为进一步分析人工繁殖南方鲇的雌化机制以及南方鲇性别决定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结合差速离心法、饱和酚/氯仿/异戊醇抽提等技术.提取并纯化了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代的线粒体DNA(mtDNA).用8种限制性内切酶对mtDNA酶切分析.结果表明: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l代mtDNA分子大小为16、77kb,除无sail酶切位点外,其余7种酶EcoRI、BalI、。YbaI、BarnHI、PstI、XhoI各产生4、4、3、3、3、2、2个切点。与已报道的普通草鱼一致.雌核发育草鱼近交F1代与普通草鱼间未检测出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差异、这表明,雌核发育草鱼F。代与普通草鱼mtDNA遗传结构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4.
稀有鮈鲫性别决定类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属于亚科、鮈鲫属,俗称金白娘、墨线鱼,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被中国野生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鱼类。    相似文献   
5.
雌核发育团头鲂的形态和遗传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正常二倍体群体作为对照组, 对团头鲂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群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组型、性腺发育及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雌核发育群体与正常群体在外部可数、可量性状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但雌核发育群体出现了尾鳍条数为12的畸形个体, 与正常个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两个群体的染色体条数都是48, 核型均为18 m+26 sm+4 st; 观察了20尾雌核发育个体的性腺, 均为雌性个体且卵巢发育良好; 采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正常群体和雌核发育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8个和1.7个, 雌核发育群体的多态性显著低于正常群体, 表明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具有高度的遗传相似性, 可作为一个很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优化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检测条件基础上,从134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3个扩增较好且多态性强的引物,对异源四倍体鲫鲤第1代(G1)、第2代(G2)人工诱导的雌核发育二倍体后代群体的DNA多态性及分子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53个随机引物在G1群体和G2群体中检测到的位点数分别为541、511,其中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70、52,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2.94%、10.18%。两个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732、0.0464。研究表明,经过连续2代人工雌核发育,G2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减少,种质进一步纯化。还从53个随机引物的扩增谱带中找到了2个引物(S50、S223)的特异扩增谱带,可以作为第1、2代雌核发育群体间的分子遗传标记。由计算机软件程序构建的分支系统树清晰地反映了两个雌核发育群体及其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鲢两个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Curia et Valenciennes)为我国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法抑制第一次卵裂实现草鱼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用组织切片方法系统地观察了草鱼卵被经辐射处理的鲤精子激活后进行第一次卵裂的发育过程。实验表明:在24℃孵化水温下草鱼卵在被激活后24min进入第一次卵裂胶期,27-30min处于中期,33min进入后期。由此可知被激活的草鱼卵子在第24min时已经完成染色体的复制,使草鱼卵子雌核染色体人工加倍的最佳时期是在被激活后的27-30min这一时间区段内。此外,用不同热休克温度和不同的热休克强度处理已完成染色体复制的被激活草鱼卵,表明草鱼卵经41℃处理2min可得到较高比例的基因纯合型雌核发育二倍体鱼。  相似文献   
9.
杨江义  李旭锋 《植物学报》2002,19(5):552-559
对单倍体的用途和来源作了简略的概括。回顾了通过离体诱导获得雌性单倍体的研究历程,并分析了这一方法的优势。离体诱导雌性单倍体的效果受到供体植株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理状态、胚囊发育时期、材料预处理、花器附属物、培养基、培养方式、培养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子的有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雌性单倍体的个体发育方面,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锦鲤4个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3  
利用Crooijmans et al.(1997)分离的包含CA重复单元的普通鲤鱼(Cyprinus carpio L.)的8个微卫星DNA标记,对从锦鲤(Cyprinus carpio L.)的红白,大正和昭和3个不同品系中所获得的4个不同人工雌核发育家系的20尾个体进行PCR扩增。电泳结果表明,8对引物在20尾个体中均能重复稳定地扩增出相应的同源序列。随引物不同,各等位基因数为1-11个,大小在68-264bp。在MFW4,MFW7,MFW19,MFW20,MFW23和MFW24 6个微卫星的扩增结果中,20尾个体的扩增图谱呈现了高度的遗传多态性,不同雌核发育家系内个体的遗传异质性也较大。其中大正(TaS)和红白1(RW1)的个体不仅花色分化显著,而且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高达0.28。通过对微卫星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析发现,由于锦鲤品系中的每一个体是通过不断地杂交选育而获得,基因组来源复杂,基因高度杂合。因此,只进行1代的人工雌核发育,其家系内仅部分个体的部分座位出现纯合。所获得的人工雌核发育锦鲤为后续的色素遗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实验材料;同时,所鉴定的微卫星分子标记为进行锦鲤的分子标记育种的基因组作图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