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阮祥锋  溪波 《动物学杂志》2011,46(5):146-150
摘要: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由于被认为是雌雄同态而在野外难以鉴别性别。我们研究了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9只已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出性别的发冠卷尾(D.h.brevirostris)在形态量度上的性别差异,并据此构建了判别式方程,用于鉴定其性别。所考察的体征包括体重、喙长、喙粗、头喙长...  相似文献   
2.
《环境昆虫学报》2014,(5):724-729
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是我国南方木材及其建筑结构最主要的有害白蚁,也是世界重要的入侵性物种。台湾乳白蚁兵蚁品级的量度特征是其描述鉴定的重要依据,本文对台湾乳白蚁兵蚁主要量度特征数据进行了整合,并就台湾乳白蚁11个地理种群兵蚁品级的主要量度特征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台湾乳白蚁相应量度特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安徽发现黑冠鹃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92年5月和1993年6月分别在安徽省大别山区的舒城县小涧冲林场和皖南山区祁门县的赤岭口获得3号黑冠鹃隼A.L.syama成鸟标本。是该鸟在我国分布的最北限。为安徽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褐背拟地鸦表型特征的性别差异与地理变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将数值分类用于鸟类分类学研究时,对于雌雄的形态特征差异没有被重视,尤其是对于雌雄同形的鸟类。本文以雌雄同形的褐背拟地鸦Pseudopodoces humilis为材料,运用SPSSl0.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对108号褐背拟地鸦标本(51♀♀,57♂♂)的数量性状(体长、跗跖长、翅长、尾长、嘴宽、嘴高、上喙长、下喙长、嘴裂、第3趾爪长、第1趾爪长)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雄性状在翅长(n=51,P=0.012)和嘴高(n=57,P=0.043)上有明显差异,但在体长、跗跖长、尾长、嘴宽、上喙长、下喙长、嘴裂、第3趾爪长、第1趾爪长等数值特征上却没有明显的差异。所以在以后对于褐背拟地鸦的地理种群变异和亚种分化的研究中,翅长和嘴高两特征应该根据雌雄分别讨论。通过对不同性状量度和纬度的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在测量标本所涉及的采集地范围内,即主要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褐背拟地鸦体长和雄乌的翅长在地理分布上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而其它性状特征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纬度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五种鼠的脑和头骨形态及其生态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测量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沼泽田鼠(Microutus fostis)、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大仓鼠(Cricelulus triton)、黑线姬鼠(Apodomus agraius)的头骨和脑外部形态,计算其长度与体长的比值、脑重与体重的比值及其发头化指数。发现棕色田鼠和甘肃鼢鼠的宽与体长之比、齿列长与体长之比显著大于大仓鼠和黑线姬鼠,这些特征和各自的食物类型紧密相关。棕色田鼠脑颅测量值和体长之比、脑重和体重之比较大,甘肃鼢鼠以上值较小,发头化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棕色田鼠、沼泽田鼠、黑线姬鼠、大仓鼠、甘肃鼢鼠、小白鼠、大白鼠。棕白田鼠脑除嗅球外无性二型,而且大脑测量值相对较大。以上脑特征可能和棕色田鼠单配,制婚配制度有关。而甘肃鼢鼠大脑较小的原因可能和其多配制婚配制及其独居生活有关。甘肃鼢鼠和棕色田鼠的小脑测量值与体长之比小于沼泽田鼠、大仓鼠、黑线姬鼠;甘肃鼢鼠的视神经很细,棕色田鼠视神经较细,而其他3种鼠视神经都较粗;甘肃鼢鼠的嗅球较大;这些特征与它们分别适应于地下和地上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采自我国的蟾蜍属(Bufo)7种(亚种)的精子形态,对精子各部位量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该属7种(亚种)精子的形态基本相同,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头部细长微弯且前端渐尖,中片有球状突起,尾部长,由轴纤维、轴丝和波动膜构成。与已有报道的两栖动物的精子形态相比较,蟾蜍属精子与无尾类其他科精子形态差别较大,而与有尾类精子形态相似。本文认为两栖动物精子形态和量度在科间存在明显差异;两栖动物精子形态的差异可能与其繁殖模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羽色多态现象的研究对了解物种的遗传、变异和进化有着重要意义。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具有典型的羽色多态现象。结合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和2005年4月—2007年1月间的野外调查,分析棕背伯劳棕色型和黑色型在形态和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后,得到的结果如下:1) 广东可能存在与棕色型、黑色型相区别的一种新色型——黑色白边型,该色型全身以黑色为主,但具多枚白色飞羽;2) 棕色型与黑色型各身体量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3) 野外种群中棕色型为优势色型,黑色型多集中于沿海地区而山区未有发现,黑色白边型仅在沿海的海丰县被发现。据此认为新色型的出现说明沿海可能是黑色型分化的重要地区,且色型的分化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
声信号是鸟类交流的重要方式。鸟类的鸣声特征受到生境的塑造和性选择,也受到发声器官的影响,如种间的比较研究发现,体重大的鸟类鸣声频率低,喙短的鸟类鸣声频宽大。在种内是否也存在类似的规律,目前的结论还不一致。2012年6月,在北京小龙门地区(40°00'N,115°26'E)测量了17只灰眉岩鹀(Emberiza godlewskii)的形态参数以及鸣声的频率特征,未发现体重或喙长与鸣声的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峰频或频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的结果支持在小型雀形目鸟类中,体型对繁殖期鸣唱频率特征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动物中普遍存在雌雄个体身体大小的性二态现象。了解近缘种之间身体大小性二态现象的差异,可为深入探讨身体大小性二态现象的潜在驱动机制提供证据。国外对欧亚大山雀(Parus major)的研究发现,其喙长、跗跖长、翅长等 6 项身体大小指标存在着明显的性二态,且喙长的性二态存在季节间差异。大山雀(P. cinereus)曾被作为欧亚大山雀的一个亚种,其形态和行为与欧亚大山雀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为探讨大山雀是否也存在身体大小性二态及季节性差异,本研究分析了 2018 至 2020 年间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捕捉的 226 只(雌性 96 只和雄性 130 只)大山雀的喙长、头喙长、跗跖长、翅长、尾长和体长这 6 项体征指标的两性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大山雀上述 6 项身体大小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性二态现象,且雄性个体仅喙长与雌性的差异不显著,其余 5 项指标均显著大于雌性。此外,身体大小指标的两性差异不随季节显著变化,但两性的跗跖长在秋季均显著短于冬季和繁殖季,尾长在繁殖季均显著长于秋季和冬季。上述结果表明,大山雀身体大小的性二态及其季节性差异与欧亚大山雀并不完全相似。无论其身体大小存在性二态和季节变化的原因,还是其与欧亚大山雀在身体大小性二态模式上的差别,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纯色鹪莺繁殖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纯色鹪莺(Prinia inornata)具有繁殖期身体量度小于非繁殖期的特性,开展相关研究对了解鸟类新的生存和繁殖策略有重要意义。从2005年12月至2006年6月在广东省肇庆地区对纯色鹪莺的繁殖行为开展了研究。结果如下:①繁殖期体长和尾羽长均极显著(P<0·01)小于非繁殖期,翼长显著(P<0·05)小于非繁殖期;②每年3月下旬开始出现筑巢现象,雌雄共同筑巢,筑巢时间4~5d,巢多建在禾本科植物上,巢址选择与水源关系密切,主成分分析显示,距水边距离占主导地位(34·88%),之后依次是距地面高度(18·55%)、距最近水面高度(12·95%)、巢口方向(9·08%)和巢区植被盖度(8·51%);③筑巢后1~2d产卵,窝卵数(4·7±1·6),孵卵期持续8~10d,亲鸟轮流坐巢,亲鸟会根据窝卵数的不同调整坐巢次数和坐巢时间。窝卵数越多,亲鸟坐巢时间越长;④纯色鹪莺的巢成功率为43·75%,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干扰。据此,我们认为纯色鹪莺在繁殖期的高投资和繁殖行为,可能是研究该物种生存对策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