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在以往的中外地质古生物考察文献中,多将中国甘肃省西部蒙古高原南缘与青藏高原北缘主脊之巅北祁连山西端野马南山北麓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25公里铁匠沟与阿尔金山东端当金山北麓之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崖子山,以及玉门市清泉乡下水沟村东面的红石台、河峡河、红柳沟、清泉乡政府北面的宽滩山等地定为新生代第三纪红色地层埋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被子植物化石的地点,  相似文献   
2.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植物的分支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萨仁  赵一之 《植物研究》2001,21(1):18-23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植物为对象, 应用徐克学的最大同步法, 探讨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豆科)植物的系统演化, 并根据分支分类结果对蒙古高原岩黄芪属进行了系统学处理。作者首次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分为岩黄芪亚属、半灌木岩黄芪亚属(新拟)和无刺岩黄芪组、丛枝岩黄芪组、无茎岩黄芪组、半灌木岩黄芪组等4 个组。本文对蒙古高原岩黄芪组的划分符合苏联植物志(1945)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2012年夏季,研究人员对蒙古高原长约1100km的乌兰巴托—锡林浩特草地样带开展考察,获取了46个样地的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等数据;基于全球GHCN(全球历史气象网络)数据集,提取了样带夏季(6—8月)月均温度和降水总量;继而根据自然地理和行政区边界,将草地样带大致分成北部(蒙古国乌兰巴托—蒙古国艾日格)、中部(蒙古国艾日格—中国苏尼特左旗)和南部(中国苏尼特左旗—中国锡林浩特),开展了分析。研究表明:(1)样带夏季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形态呈现明显的倒"U"型分布,南北两端温度较低,中部温度较高;夏季降水量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则与之相反,呈现南北两端降水量较高,中部降水量较低的正"U"型分布;(2)样带上植物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形态均呈现正"U"型分布,即在生态景观类型为典型温性草原的样带南部和北部地区,其生物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明显好于呈现为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荒漠景观的样带中部地区。(3)相关分析体现了大尺度(高原样带尺度)上植被特征与水热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植物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与夏季月均温度均呈现负相关,而与夏季降水总量则呈现正相关关系。(4)偏相关分析反映了局地小尺度上植被特征与水热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温度和降水要素对于植物物种数量、地上生物量均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草原"五畜"     
草原“五畜”指蒙古高原养育的蒙古马、蒙古双峰驼、蒙古牛、蒙古绵羊和山羊。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从事草原畜牧业,大多数国家只选择2-3种草食家畜来饲养,相比之下只有蒙古民族把五畜组合起来,发挥其各自的优长加以利用。五畜的起源、进化同蒙古高原草原生态环境的长期演化过程互动,同蒙古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文化偏好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植物功能群在调控气候和土壤因子对蒙古高原草原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影响中的作用 植物功能群组成主要受环境因素驱动,同时植物功能群组成也是影响草地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理解植物功能群在调控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影响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蒙古高原草原65个样点的植物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将157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两种植物功能群(即禾草和杂类草)。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确定与植物功能群物种丰富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的环境因素(即干燥度、土壤总氮和pH),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筛选出的环境因素与群落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间的关系,以及植物功能群在驱动这种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干燥度与禾草、杂类草以及整个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均呈显著的单峰关系。所有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指标均与土壤总氮和pH值显著相关。禾草在维持蒙古高原草原生态系统群落生物量中起着关键作用,并受气候因素的直接影响。而杂类草物种丰富度决定了群落总丰富度,并受到土壤因素直接的调控。因此,群落组成在调控环境因素对群落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蒙古高原草原火行为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L3JRC遥感卫星数据,研究了2000-2007年间蒙古高原草原火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比较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草原火行为的差异,分析了植被、气候与人文因素等对草原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的过火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蒙古人民共和国草原过火率显著高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P<0.001),过火频次的分布格局与过火迹地相一致.草原火行为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草甸草原(r2=-0.54,P<0.05)和典型草原(r2=-0.61,P<0.05)的年过火率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草原火集中在降水较少、风速较大的春、秋两季.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和载畜密度远高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而过火率则相反,表明人文因素,尤其是过度放牧是导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火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茜 《化石》2012,(4):59-64
二连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靠近中蒙边境。近20年来因为在此发现大量的恐龙化石,被世界古生物学界誉为"恐龙之乡",再次地被人们关注进而熟悉。其实除了被宣传的沸沸扬扬的恐龙外,这一地区还发育有非常良好的古近纪  相似文献   
8.
不同降水梯度下草地生态系统地表能量交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不同降水梯度下的蒙古中部针茅草原(KBU)、内蒙古羊草草原(NM)、海北高寒灌丛草甸(HB)和当雄高寒草甸草原(DX)4个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通量连续4-5 a的测定,分析了影响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中地表能量交换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相对于KBU、NM和DX,HB高寒灌丛草甸NDVI(0.58)和土壤含水量(28.3%)最大,因而地表短波反射率(αk)最低(0.12),从而获得了最大的净辐射(Rn)。KBU、NM和DX 3个草地生态系统生长季中αk随着植被的生长而降低,在生长季末期,随着植被的凋落而增加;HB的αk季节变化趋势与其它生态系统相反。从蒙古高原(KBU和NM)到青藏高原(HB和DX),随着降水量的增加,波文比(β)逐渐减小(2.25-0.53),即生态系统与大气的能量交换从显热(H)占主导转变为潜热(LE)占主导。植被状况对草地生态系统与大气之间能量交换的季节动态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NDVI较低的时候,4个生态系统H/Rn都大于LE/Rn,LE/Rn随着NDVI的增加而增加,而H/Rn呈现出与LE/Rn相反的季节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姜康  包刚  乌兰图雅  张雯  姜莉  刘超 《生态学杂志》2019,38(8):2490-2499
利用2001-2017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在NDVI数据进行S-G和HANTS平滑的基础上,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Logistic曲线曲率变化率法和动态阈值法等3种返青期识别方法研究了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并在植被类型尺度上分析了返青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虽然S-G方法略优于HANTS方法,但两者均对返青期识别的影响较小,总体上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较适用于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识别;蒙古高原平均返青期在124 d左右,其中,西南部和肯特山脉地区返青期最早,杭爱山脉和大兴安岭西侧返青期最晚,总体上呈微弱的提前趋势(-0.04 d·a^-1);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差异看,杭爱山脉地区呈明显的推迟趋势,而在大兴安岭、肯特山脉、大湖盆地和内蒙古中西部呈明显的提前趋势;除森林植被外(-0.67 d·a^-1),其他植被类型返青期变化不明显;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与返青期前特别是3月份的温度呈负相关,而与上一年秋冬季的降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蒙古高原岩黄芪属植物为对象,应用徐克学的最大同步法,探讨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豆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并根据分支类结构对蒙古高原岩黄芪属进行了系统学处理。作首次将蒙古高原岩黄芪属分为岩黄芪亚属、半灌木岩黄芪亚属(新拟)和无刺岩黄芪组、丛枝岩黄芪、组、无茎岩黄芪组、半灌木岩黄芪组等4个组。本对蒙古高原岩黄芪组的划分符合苏联植物志(1945)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