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曾前往新建立的砀山酥梨种质资源保护区考察,感想颇多,并由此对于建立农田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徽省砀山县位于皖、鲁、豫、苏四省交界的淮北平原上,是砀山酥梨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砀山酥梨是我国梨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它的果大核小,黄亮透美,皮薄多汁,酥脆甘甜,品质极优,生食可清六腑之热,熟食可滋五脏之阴,历代中医名家称之为“果中甘露子,药中圣醍醐”,世人视之为珍果贡品。历史上由于黄河流经砀山687年(1168—1855),并多次泛滥改道,加上连年战乱,砀…  相似文献   
2.
红豆草组织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组织培养物在5%DMSO+10%甘油+8%蔗糖的冰冻保护剂及以1℃/分钟的速度降温到-35—-40℃,停留2小时后,投入液氮,40℃水浴快速化冻等条件下,存活率达60—70%,并保持了高的分化能力。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快速冰冻和1℃/分钟慢速冰冻至-35℃—40℃不停留,对细胞结构造成严重的致死性破坏;-35℃停留30分钟对细胞结构的损伤是可逆性的;停留2小时的其超微结构基本上与对照材料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3.
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邵宏波   《广西植物》1992,12(1):41-58
禾本科植物是粮食作物的主要来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提高,人类对粮食的产量、种类和质量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根据国外在1982年对90个发展中国家的统计和预测的结果说明到1990年末,这些国家共缺少72百万吨谷物而到2000年将缺少144百万吨谷物。近十余年以来,随着植物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和作为植物生物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日臻完善,被公认为非常困难从事的禾本科植物(Gramina-ceae)的组织培养也取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并且已经在作物改良的生产中取得了成效,显示了越来越大的潜能和威力,为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食物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拟在评述近年来禾本利植物组织培养(主要指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的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进展,并重点描述和讨沦在应用上较为成熟和有发展前景的几个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利用禾本科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而进行的基因转移技术的概况。希望能为我国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者们提供某些参考资料并对于一些问题进行共同的商榷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葡萄属野生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属(Vitis L.)约有70余种,原产我国的有31种或变种。在我国,葡萄属植物从海南岛到大兴安岭,从西藏高原到东海之滨均有分布。其分布之广,产量之大,种类之多,特性之丰富,在全世界各国是少有的。自50年代起我国开始重视对葡萄野生种质资源的调查研究,曾收集了一些种或类型。西北农业大学自1978年起对原产我国的葡萄属野生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征集、保存和研究利用。现已从全国10多个省(区)收集保存有19个种和变种,共计100多个株系(单株)。初步建立起我国规模最大的中国葡萄野生种质资源圃。我国葡萄属植物有的种也被国外收集和研究,并认为我国的葡萄属植物中拥有丰富的抗病种质。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原产我  相似文献   
5.
紫茎泽兰个体生物及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5  
紫茎泽兰为滇南六十年代出现的一种荒山害草。为控制其危害,我们开展了从种子生态学到繁殖特性等一系列的基础研究工作,目的在于掌握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从中提出有效的防除措施。 本文报道了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规律,影响生长的主要生态因素,光合特性,不同年龄级杂革的有性繁殖能力,种子在土层中的分布与萌发,以及无性繁殖特性等。  相似文献   
6.
7.
蔷薇属38个野生种果实的维生素含量及其与分组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蔷薇属 (Rosa) 38个野生种果实 (以下简称蔷薇果 )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 ,并测定了 VC、VE 和胡萝卜素等重要维生素的含量。蔷薇果 VC 含量在该属种间差异很大 ,以秦岭蔷薇 (R.tsinglingensis)的含量为最高 (2 576mg/ 1 0 0 g) ,德钦蔷薇 (R.deqenensis)的含量为最低 (49mg/ 1 0 0 g)。胡萝卜素含量种间差异明显 ,以软条七蔷薇 (R.henryi)的含量为最高 (1 9.2 4 mg / 1 0 0 g) ,黄刺玫 (R.xanthina)的含量为最低 (0 .0 6 mg/ 1 0 0 g)。 VE 含量种间差异较小 ,在 1 .34 mg/ 1 0 0 g(黄刺玫 )至 3.86 mg/ 1 0 0 g(硕苞蔷薇R.bracteata)之间。对蔷薇亚属 54种野生种果实重要维生素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 ,维生素含量与分组具有一定相关性 ,尤以 VC 含量与分组的相关性最为明显 ,桂味组和小叶组 Vc含量很高 (均值都高于 1 80 0mg/ 1 0 0 g) ;合柱组、月季组、木香组和硕苞组含量很低 (均值都在 30 0 mg/ 1 0 0 g以下 ) ,芹叶组除宽刺蔷薇 (R.platyacantha) VC含量很高外 ,其余种类含量都很低 (均值为 1 90 mg/ 1 0 0 g)。胡萝卜素含量与分组也具有一定相关性 ,桂味组、芹叶组、合柱组和硕苞组的胡萝卜素含量较高 ,均值在 6 mg/ 1 0 0 g以上 ;月季组、小叶组和木香组含量较低 ,均值在 0 .4mg/ 1 0 0 g以下。V  相似文献   
8.
稀有ju鲫咽齿个体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有Ju鲫是一种2,4-4船2齿式的小型鲤科鱼类,通过对其胚后发育连续材料的观察,作者认为:1,成体中咽齿的行齿是遗留的早期替换齿;2,成体中排成一行的主行齿实际分属两代齿,其替换过程与幼体中齿的替换无本质上的差别;3,整个咽齿的替换过程可用Edmund的齿序理论和Osborn的假设共同解释。  相似文献   
9.
苏敏  郑童  孙艳辉 《生态科学》2023,42(1):181-186
依据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文章构建了食饵感染疾病的一类捕食-食饵系统,并从特征调节的食饵偏好、寄生导致的宿主繁殖率下降以及捕食者对食饵资源的转换等方面研究种群行为的改变对疾病空间传播动态与生物控制的影响。其中,文章采用了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以及规则格子等四种空间网络结构来明确网络异质性对疾病空间动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特征调节的捕食种群对食饵偏好的改变以及对食饵资源的转换行为显著影响了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不同网络结构下,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也说明捕食者对疾病的生物控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寄生调节的宿主生长率对疾病的传播和捕食者数量产生较为微弱的影响。另外,空间网络拓扑结构的异质性对疾病的流行率也产生显著影响,网络结构异质性的增加将不利于局部感染作用的发生,从而抑制疾病的空间传播。最后,斑块发生率的模拟结果揭示,虽然网络节点的度越高越有利于局部相互作用的发生,但是已感染食饵为了权衡感染与捕食风险的正负作用,其斑块发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总之,种群的行为与网络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均可作为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新疆野杏(Prunusarmeniaca)种群天然更新幼株个体的生长现状与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选择野杏集中分布的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杏花沟和巩留县小莫乎儿沟为研究地,分别在3处研究地设置林下、林窗以及空地样地,观测幼株的分布密度、基径、高度以及冠幅,并采用5 m×5 m相邻格子样方法(7个聚集度指数)判定分布类型,点分布格局法计算聚集强度。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特征如下:(1)分布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杏花沟、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林窗显著大于空地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强度为325株·hm–2。(2)基径为小莫乎儿沟、大西沟显著大于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下和林窗,种群天然更新基径约1.7 cm。(3)高度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显著高于杏花沟,空地显著高于林下和林窗,种群自然更新高度为77.0 cm。(4)冠幅为大西沟显著大于小莫乎儿沟和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冠幅为38.7cm。(5)有幼株的样地共22块,在5 m×5 m样方中,呈聚集、均匀与随机分布样地的比例分别为63.6%、27.3%和9.1%。(6)点分布格局中更新幼株在林下、空地多呈聚集分布,尺度为5–8m时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