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硅藻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具有由无定形氧化硅组成的坚硬细胞壁(硅壳).硅壳具有精致的形态和结构,且随硅藻种类和生长条件不同而千变万化.目前估算的硅藻种类超过200 000种,其独特的纳米结构对光子结构、化学生物传感器、新纳米材料和器件的开发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硅藻形态形成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可以推动硅质材料的仿生合成...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岩藻黄素(Fucoxanthin)提取效率, 对16株海洋硅藻岩藻黄素的检测含量和实际含量进行了分析, 并以一株牟氏角刺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对象, 研究了岩藻黄素与另外两种关键光合色素(即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及其消长受光强和光质影响的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不同种或同种不同株的海洋硅藻,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收获时期、提取方法下, 其提取率差异大, 可从不足1%到89.78%; 岩藻黄素的检出含量各异, 从0.03到5.02 mg/g。受不同光照强度[低: 50 μmol/(m2·s); 中: 100 μmol/(m2·s); 高: 200 μmol/(m2·s)和光质(红光、蓝光)]的影响, 岩藻黄素产量呈现不同特征。在低光照强度下, 单位细胞岩藻黄素的含量相对较高。在红光条件下, 岩藻黄素的产量高于蓝光。在相同光强条件下, 岩藻黄素含量随增殖周期变化; 在单色光质条件下, 几种光合色素均在生长平台期后期含量增加。岩藻黄素的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含量及其消长关系密切。研究为筛选藻株、优化硅藻培养条件以累积岩藻黄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背景] 近岸海域赤潮的发生能显著改变包括真菌在内的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影响海洋中碳氮元素循环。真菌是海洋中重要的分解者,但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少有报道。[目的] 探明赤潮过程对真菌群落的影响,对进一步阐释赤潮对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针对2017年春季象山港硅藻赤潮,对真菌内源转录间隔区1(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 1,ITS1)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研究赤潮过程中真菌群落响应及共现性特征。[结果] 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在赤潮暴发的各阶段差异显著,而且均与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显著相关性(P<0.05)。子囊菌门(Ascomycota,90.2%)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27%)是本次硅藻赤潮的优势菌门,其中子囊菌门遍布赤潮暴发的4个阶段;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16.1%)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9.3%)是纲水平上的主要优势类群。赤潮暴发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改变,驱动真菌群落组成及结构发生显著变化。Helotiales、Eurotiales、Xylariales、Sacc haromycetalesAgaricostilbales构成了真菌群落共现网络的主体。[结论] 真菌群落在赤潮的各阶段具有显著的演替特征,赤潮藻生消是引起真菌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但是环境因子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赤潮过程中,真菌群落同类群内的互作要强于不同类群间的互作,这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硅藻鼠科是仅分布于亚洲的啮齿类类群,头骨具豪猪型咬肌结构,下颌则为松鼠型。该类群代表了一个从梳趾鼠类分化出的区域性支系,虽与豪猪次目相近,但并不是它的成员。最早的硅藻鼠化石记录发现于Baluchistan渐新世陆相地层中,稍晚的记录发现于南业晚渐新世。印度次大陆连续的地层为该科的演化历史提供了主要的化石依据。早中新世晚期至中中新世,硅藻科化石也发现了泰国、中国以及日本。其后的硅藻鼠种类少且鲜有化石记录。晚中新世早期在巴基斯坦有一个种,中国南部晚中新世也可能有一个种。尽管在最早的化石地点发现的标本较多,但其后的时段内除泰国李盆地外化石并不丰富,这指示了其特殊的生活习性或其生活区域化石保存的偏差。已知的化石记录并没有指示出该类群的多样性,也可能是缺少石化作用的结果。硅藻鼠类在水系外围区域延续生存与最近在老挝中部多岩石地带发现的现生Laonastes也是一个硅藻鼠的假设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甘肃尕海硅藻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2011年8月及2012年10月采自甘肃尕海的硅藻植物共84个分类单位,包括32属75种9变种,其中4种为中国新记录:Gomphonema laticollum E.Reichardt、Navicula antonii Lange—Bertalot、Navicula seibigiana Lange—Bertalot、Stauroneis reichardii Lange—Bertalot。对尕海硅藻的种类组成、生态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对江汉平原钻孔中的化石硅藻进行鉴定时,发现1个新种类:江汉异极藻(新种)Gomphonema jianghanensis sp.nov.,该种的主要特征为:壳面狭披针形或线性披针形,端部和基部圆形,中轴区窄。中心区宽呈横矩形,在紧靠中心区的一侧具1条很短的线纹,另一侧有时有1条很短的线纹,有时没有线纹,无孤点。壳缝呈直线,在中央区附近略弯向一侧,在极节处折向另一侧。线纹轻微放射状,中部略弯曲,在近顶端处没有线纹,在10μm内,中部具6—13条。长20—30μm,宽4—7μm。4个中国新记录属:楔异极藻属Gomphosphenia Lange-Bertalot、楔月藻属(新记录属)Cymbopleura Krammer、优美藻属Delicata Krammer、尖月藻属Encyonopsis Krammer,8个中国新记录种:微小异极藻Gomphonema minutiforme Lange-Bertalot&Reichardt、较细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tenerrima(Hustedt)Reichardt、舌状楔异极藻Gomphosphenia lingulatiforme(Hustedt)Lange-Bertalot、瑞克舟形藻Navicula rakowskae Lange-Bertalot、北方羽纹藻岛屿变种Pinnularia borealis var.islandica Lange-Bertalot,舟形盖斯勒藻Geissleria tectissima(Lange-Bertalot)Lange-Bertalot&Metaeltin、岩生楔月藻小变种Cymbopleura rupicola var.minor Krammer和法国尖月藻Encyonopsis falaisensis(Grunow)Krammer,1个种的补充说明:中华优美藻Delicata sinensis Krammer & Metzetin。  相似文献   
7.
河南南湾水库浮游硅藻的种群结构与水质污染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辛晓云 《生态学杂志》2003,22(5):125-126
通过对南湾水库6个采样点浮游硅藻分析,该水库硅藻61个种及种下分类单元。用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及硅藻优势种生态谱分析,对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南湾水库水质属清洁-轻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附近海域春季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2002年春季,在长江口附近海域典型赤潮高发区28个大面站位采集了53个样品,从中共鉴定出隶属于31个硅藻属的80个种和变种;其中种类多样性较高的属为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有17个种,斜纹藻属(Pleurosigma),有8个种和变种;数量上较优势的种为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为3.48×10^3cells·L-1,占28.54%;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为1.43×10^3cells·L-1,占16.98%;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为0.71×10^3cells·L-1,占9.85%.它们在大部分站位中都有出现;柔弱拟菱形藻和尖刺拟菱形藻的高细胞密度区主要出现在1230E断面的站位,而具槽直链藻则主要出现在长江口的31~32°N断面的站位.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变化于0.43×10^3~23.3×10^3cells·L-1,平均4.61×10^3cells·L-1;在123°E、30.5°N的DDl5站位,无论表层还是中层,浮游硅藻总细胞丰度均最高(表层,1.85×10^4cells·L-1;中层,2.33×10^4cells·L-1).从水平分布看,浮游硅藻呈不均匀分布态势,从垂直分布看,大部分站位的表层浮游硅藻丰度高于中层.  相似文献   
9.
于2013年对江苏茅山溪流水体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1个新记录种——伊拉万短纹藻[Brachysira irawanae(PodzorskiHakansson)Lange-BertalotPodzorski]。伊拉万短纹藻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少见,此前仅在菲律宾和日本有过报道;早期文献仅简单描述了该种光镜下的形态特征。该研究对伊拉万短纹藻的光镜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首次用扫描电镜对其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短纹藻属中7种外形相近的物种进行了比较,对中国报道的短纹藻属物种拉丁文名称进行了整理和修订,确认中国地区共报道短纹藻属7种1变种及其最新的物种名录。  相似文献   
10.
硅藻计于1990年采集珠江广州河段的9个采样点的附着硅藻群落.共得硅藻24个属,170个分类单位,其中,适腐性种8个,广腐性种84个,仍腐性种78个.群落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位于前、后航道中部的员村(st3),新造(st8),沙浴村(si10)三点的硅藻群落结构是为相似,向上,下游相似性逐渐减小.用硅藻群集指数(DAIpo)和河流污染指数(RPId)对各采样断面的水质进行分析表明:大盛(st12)和莲花山(st5)两点受污染最轻,属β-寡污带,黄沙点(st2)污染最严重,属α-中污带.对照点鸦岗(St1)也受到一定的污染,属α-寡污带,其它点的污染程度在α-寡污带与β-中污带之间.DAIpo值与BODS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r=0.86).珠江广州河段的前、后航道的污染程度相差不大(RPId=56.42,56.26),均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