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不同表面处理条件下Er:YAG激光照射对牙釉质及牙本质修复效果的影响。80个样本随机分成牙釉质和牙本质2大组,再根据处理方式随机分为4小组:①酸蚀(37%磷酸);②Er:YAG激光;③自酸蚀粘接处理剂;④Er:YAG激光+自酸蚀粘接处理剂。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RMGIC)粘接后37℃水浴中储存24 h,用万能测试机测定粘接剪切强度。牙釉质及牙本质组结果均为3、4小组粘结强度接近(P0.05),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1、2小组间粘结强度差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Er:YAG激光照射可替代37%磷酸酸蚀处理方法;G-Bond自酸蚀粘接处理剂可提高牙面与RMGIC间的粘结力,Er:YAG激光处理不影响该效果。  相似文献   
2.
牙齿的发育是由牙上皮和神经脊来源的间充质之间的连续的相互诱导产生的.上皮和间充质之间连续的相互诱导,使得上皮细胞分化为具有分泌牙釉质功能的成釉质细胞,而间充质细胞分化为具有分泌牙本质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成釉质细胞的正常分化对于形成正常的牙釉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对细胞信号分子、细胞黏附分子、釉质特异性基因和转录因子等在成釉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牙齿是肉食性鱼类重要的摄食器官。为探究鳜(Siniperca chuatsi)牙齿形态结构,采用解剖镜观察了鳜牙齿分布、形态与数量。并比较其与大眼鳜(S. kneri)、斑鳜(S. scherzeri)及中国少鳞鳜(Coreoperca whiteheadi)牙齿差异。采用茜素红染色、组织切片、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及红外光谱观察并检测了鳜牙齿结构、元素组成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鳜牙齿具上颌齿、下颌齿、犁齿、腭齿和咽齿。其中,上颌齿前端有犬齿,其余为绒毛状齿;下颌齿最内列有犬齿,其余为绒毛状齿;犁齿、腭齿、咽齿均为绒毛状齿。鳜和大眼鳜下颌齿列数为3列,斑鳜和中国少鳞鳜为4列。茜素红染色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外层均为透明的牙釉质,内层为包裹髓腔的牙本质;组织切片显示,牙本质结构疏松,内有许多孔隙;牙尖部分形成牙釉质帽;中央为髓腔,内有牙髓组织。扫描电镜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表面均由釉柱组成,釉质层有釉柱横纹。X射线能谱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主要元素都为碳(C)、氧(O)、氮(N)、钙(Ca)和磷(P)。红外光谱显示,犬齿和绒毛状齿主要无机成分为碳酸羟基磷灰石。结果表明,鳜牙齿较发达,上、下颌齿有犬齿,犬齿和绒毛状齿结构与组成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4.
5.
胡荣 《化石》2012,(2):9-11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从外部观察,牙体由牙冠、牙根及牙颈三部分组成,从牙体的纵剖面可见牙体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髓和牙根组成。在牙齿表面和内部保留着周期性的发育记录称为牙齿生长线,代表牙齿硬组织分泌的时间间隔,  相似文献   
6.
李巍 《遗传》2008,30(3):358
问:我母亲患有乳光牙,遗传给了我。现在我到了生育年龄,怎样才能生育正常健康的宝宝? 答: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称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俗称大黄牙,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儿童发病率约为1/7000。其主要表现为牙本质的钙化异常和缺陷,牙釉质发育正常,但易从牙本质表面分离脱落,使牙本质外露而致牙冠磨损。患者牙齿萌出时,其形态大小可正常,但牙冠呈微黄色半透明,并逐渐变成乳光色或浅黄色外观。  相似文献   
7.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就要命",这是民间常常用以描述牙齿疼痛感觉的百姓体语言。其实这句话从科学角度来讲,是很不科学的。对于一个牙齿来说,病到痛起来就要命的程度时,相当于癌症的中晚期了。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有牙齿解剖学作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8.
胡荣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18,37(3):442-451
作为现仅存于亚洲大陆的现生大猿,更新世时期猩猩曾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大陆及华南地区,但其保留下来的化石材料主要为单颗牙齿。从牙齿形态、尺寸等外部特征的研究得出的关于猩猩的分类及演化问题的结论并未得到广泛一致的认同,而研究表明牙齿生长发育特征可作为系统分类研究的一个潜在工具。本研究选取了一批来自于中国广西更新世时期的猩猩牙齿化石,制作牙齿组织学切片,测量计算了其牙釉质日分泌率,结果显示广西化石猩猩牙尖釉质日分泌率在2.32-6.88μm/d之间,平均值约为4.61μm/d,从牙尖内部到表面,釉质日分泌率有增加趋势。此外,还将广西化石猩猩与其他现生大猿和现代人进行比较,以期从牙齿生长发育的角度为猩猩的演化和分类问题提供一点线索和证据。  相似文献   
9.
光学相干层析用于牙齿病变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适用于牙齿结构成像的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系统。系统光源中心波长为1 310 nm,成像分辨率10μm,在牙内成像深度2 mm,成像速度1幅/秒,系统信噪比100 dB。利用此OCT仪清晰检测到牙齿样品的牙釉质和牙本质,观察到牙釉质与牙本质的分界面以及正常牙齿牙釉质与龋齿牙齿牙釉质OCT图像的区别。进一步设计研制了适用于口腔内探测的小型OCT探头。  相似文献   
10.
徐哲  马姣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21,40(3):454-468
早期人类演化、扩散、技术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前沿与热点。本文梳理了环境变化与早期人类演化关系研究中牙釉质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历史、原理以及取样方法,与此同时,介绍了不同学者利用哺乳动物牙釉质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在早期人类演化与环境关系探索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东非早期人类奥杜威技术向阿舍利技术转变过程的环境机制探索等案例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我国华北地区作为早期人类扩散至东亚最集中的证据所在地,人类适应方式表现出多样化的应对方略。探求早期人类演化与适应行为方式产生的环境机制,一直缺乏来自遗址的有效气候与环境信息的佐证,因此,作者认为运用哺乳动物牙釉质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环境变化与早期人类技术演化关系,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前景,并对研究材料、研究区域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潜力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