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 Ⅰ. 海金沙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此文是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研究的第一部分。首次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海金沙科Lygodiaceae 海金沙属Lygodium 10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对孢壁的结构进行了研究。此 外,还对采自国外的另外10种海金沙属植物的孢子进行了比较观察。海金沙属孢子为三裂缝,少数为单 裂缝,其表面纹饰可分为4种类型:①瘤状纹饰,海金沙属多数种类的孢子具此类型;②表面平滑,L. palmatum、L. subareolatum、L.yunnanense、L. volubile 等属此类型;③疣状纹饰,L. dimorphum、L.digita- tum、L. kingii等属此类型;④网穴状纹饰,L. scandens,L.reticulatum等属此类型。网状纹饰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是由外壁形成,其余类型的孢子表面轮廓由周壁形成。此文还对海金沙属的孢子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卵发生进行了研究。高碘酸-锡夫反应(PAS反应)结果显示: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为多糖类物质;在卵细胞发生早期颈卵器细胞内均含有质体,且淀粉粒含量丰富,随着颈卵器的发育,卵细胞以及颈沟和腹沟细胞内淀粉粒数量和体积均逐渐减少,最后退化消失。苏丹黑B反应结果显示:海金沙颈沟和腹沟细胞外产生的黏性物质也含有脂类物质,而卵细胞内并未有明显脂类物质产生;卵细胞质膜处也并没有糖类或脂类物质的积累。本研究从组织化学角度佐证了海金沙的特殊性,即既有原始蕨类的特征,又有进化蕨类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海金沙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海金沙草总黄酮提取效率,运用了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爬陡坡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了响应面优化试验。利用Plackett-Burman对影响总黄酮提取的诸多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价并成功筛选出主效应因子,即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乙醇浓度。在Plackett-Burman设计基础上,根据主效应因子作用大小与方向进行了爬陡坡试验。最后用Box-Behnken响应面技术优化了总黄酮提取工艺并建立了关键影响产量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解模型逆矩阵得最优解(优化方案),即提取温度X1=45.45℃,乙醇体积分数X2=47.1%、提取时间X3=84.8 min。模型预测结果为0.433 mg.L-1,验证试验结果为0.428±0.004 mg.L-1(n=3)。  相似文献   
4.
海金沙海金沙海金沙属多年生蕨类植物,在我国广东、海南、江苏、浙江等地广泛分布。海金沙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酚酸及其糖苷类化合物及三萜类化合物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利胆、防治结石、抗氧化、抗茵等多种药理活性。对海金沙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做了综述,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海金沙草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响应面优化技术研究了提取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等对海金沙草粗多糖提取的定量影响,获得了提取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提取时间为123.3 min,固液比(s/w)为1∶20.9,提取温度为49.9℃,二阶多项式曲线回归模型预测多糖产量为12.466%,多糖提取验证试验结果(提取率)为12.85±0.18%(n=3),比模型预测稍高。多糖经纯化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以维生素C为对照品),结果发现,多糖产物对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氧自由基(.OH)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蕨类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的游动精子发育过程中,生毛体在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它是直径为0.5-0.6μm的椭球体,其结构紧密,由辐射排列的具轮辐结构的管状亚单位和无定形基质组成。大量微管从生毛体伸向细胞质。随着精细胞的发育,生毛体结构变得松散,亚单位分化形成的中心粒彼此分开扩散到外围,中心为无定形物质。伴随着中心粒的分化,多层结构出现,一端与无定形基质相连。多层结构由外侧的微管带及内侧的片层组成,形成后与一线粒体相连,移向靠近核的位置,并正对着核上出现凹点。研究发现在精原细胞后期出现一团絮状结构,为无定形基质,其中有深染色的小管状结构分布,同时可见微管从絮状结构边缘伸出,这一絮状结构可能与生毛体的产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植物名称 海金沙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Sw.]. 2材料类别 成熟孢子。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贵州产海金沙根和叶的挥发性成分。从根中鉴定33了种组分,从叶中鉴定了51种组分。其中有18种组分二者是相同的。海金沙根中的烷烃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被酶催化转变为多种挥发性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纯化多糖并对其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用煎煮法从海金沙草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考察了Savage法、TCA法、单宁法等方法对提取液中蛋白质去除率和多糖回收率的影响,用乙醇沉淀法获得精制多糖,紫外光谱扫描分析多糖纯度,刚果红结合实验分析多糖空间构象.结果表明,以TCA法蛋白质去除率和多糖回收率较高.紫外扫描图谱显示,纯化...  相似文献   
10.
邵文  张宪春  刘保东 《植物研究》2007,27(2):141-144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海金沙胚胎发育过程。合子的第一次分裂面垂直于颈卵器的长轴,产生两个相等的子细胞,靠近颈卵器颈部的营养器官原始细胞和远离颈部的基足原始细胞。前者发育成子代孢子体的营养器官,后者发育成基足。胚胎在32细胞阶段后,第一叶顶端细胞与第一根顶端细胞几乎同时发生。第一叶突出帽状体之后,由第一叶基部保留下来的茎干顶端细胞产生第二叶。据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判断,在海金沙胚胎发育中最早出现的营养器官是叶和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